让更多学生上得起人工智能课!中山老师“集智”开发共享课程
发布时间:2025-03-19 来源:中山+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程序语言让机器人完成基本指令。”3月14日上午,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五年级的信息课堂上,邱嘉南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亲手制作的机器人,它除了可以劈叉外还可以翻跟头。在同学们一阵阵“哇哇”的赞叹声中,一堂生动活泼的信息课就这样开始了。

机器人表演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记者 文波 摄

中山市“三猫”计划大中部教研联盟,是中山市信息科技学科“市级教研——区域教研联盟——区内教研共同体——校本教研”四级教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由11个镇街上百名老师自发组建起来的联盟,以编程教育和创客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邱嘉南是联盟核心开发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核心团队目前有7名,他们来自不同学校的信息科老师,我们希望能在原有设备和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开源软硬件资源和共享课程,让更多学校都能用创客、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设备‘上得起’人工智能课。”“三猫”发起人兼管理者、东区水云轩小学主任吴锦开表示。

不同学校的信息课老师们在交流教学经验。记者 文波 摄

“小机器人最贵的物料成本就是3D打印外壳。”吴锦开说,作为“三猫”的发起人,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老师力量,降低信息科技智能化课程的门槛,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前沿科技知识。“很多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无法购买昂贵的机器人教学套件,我们希望通过DIY、旧物利用、开源共享等方式,利用一些相对平价或者创客课程剩余的物料,制作出功能齐全的机器人,供学生们学习和实践。后期也会通过开源共享和教研互助的方式,帮助信息科技老师进行能力提升。”吴锦开将手中的机器人套件一一拆开来展示,各种传感器、主控板和舵机有序地安插在机器人外壳里,只需通过简单的接线就可以组装完成,“通过旧物利用,这样一台小机器人的制作成本能控制在一百元内,对于许多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套件动辄上千元,一所学校组建起人工智能实验室所需费用在百万元左右。而实现一堂像水云轩小学这样的机器人课程(2人共用1个机器人),只需要千元左右。

信息课上,学生在学习如何操作机器人。 记者 文波 摄

从春晚舞台到中山的小学机器人小课堂,机器人正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这场由“人机共教”引发的教育革命,不仅重塑着学习方式,更在孩子心中播下通向未来的种子。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