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加良法,良机配良田!今年中山计划春播作物面积7.59万亩
发布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山+

“春分”已至,农机在田间轰隆作响,奏响了春耕生产高潮进行曲。3月20日,火炬开发区新旺农民合作社水稻生产基地内一片繁忙,来自省市的种子专家、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代表齐聚一堂,参加2025年春耕生产暨红火蚁春季联防联控现场会。

3月20日,2025年春耕生产暨红火蚁春季联防联控现场会举行。  记者 余兆宇 摄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为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全市打好“组织统筹、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农资农机供应、气象研判”组合拳,确保春耕不误农时。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全市计划春播作物面积7.59万亩,其中早稻3.19万亩,目前春耕工作正稳步推进。

全市计划主推
水稻合理密植技术超5000亩

连片的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偶有清风拂过,荡起阵阵涟漪;插秧机无人机同步作业,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正孕育着农户新一年的希望。中山市农推中心技术人员刘昌乾介绍,今年全市主推水稻合理密植技术(以下简称“密植技术”),通过增加每亩秧苗种植数量,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对于水稻种植而言,常规水稻株距是18厘米,而今年主推的水稻合理密植技术,主要将水稻株距控制在14厘米到16厘米。刘昌乾介绍,去年全市在民众街道新建村的50多亩水稻田首次实施了密植技术,以14厘米为例,该稻田湿谷单产500多公斤/亩,比传统水稻栽插密度提升15%以上,产量高出20%左右。

密植技术展示。 记者 余兆宇 摄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今年全市计划推广水稻合理密植技术超5000亩。其中,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500亩以上的镇街,将至少建立1个水稻合理密植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连片面积不低于100亩;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500亩到1500亩的镇街,争取建立1个水稻合理密植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

无人驾驶水稻中耕除草机
首次亮相

良种、良机、良技配套,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在农机农具展示区域,除了常规的植保无人机、巡田机、插秧机、育秧播种机外,无人驾驶水稻中耕除草机的亮相,吸引了不少种植户的眼球。“我们刚订购了一台。”农户许小河笑着说,“做农业啊,就得紧跟时代步伐,不能老是抱着老一套不放。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运用新技术,才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效,让咱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无人驾驶水稻中耕除草机在中山首次亮相。 记者 余兆宇 摄

“无人驾驶,物理除草。”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齐龙介绍,该除草机配备了无人导航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的作业轨迹进行物理除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还能疏松土壤增加水稻根系含氧量,增加水稻产量。在效率方面,中耕除草机平均作业效率每小时可达到0.57公顷,除草效率比人工施用除草剂高出约3.3倍。

稻田草害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农田丢荒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齐龙坦言,由于水田环境的复杂性、水稻密植等农艺特点,传统的机械除草方式存在着伤苗率高、除草率低、适应性差等问题,因此团队不断调试机器,将伤苗率控制在2.1%。他笑着说:“我们是首次在中山推广这个农机,目前已有种植户跟我们达成合作。”

水稻品种展示区与农机展示区域紧密相邻。一张张小方桌上放置着南晶香占、19香等稻米和种子,稻米的清香扑鼻。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子站站长陈国军介绍,目前中山超60%的水稻种植品种为南晶香占、19香,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好、抗病性强、稳产高产等优势。现场,各农户、农技人员也就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护技术、农业保险知识、施肥博士APP使用等进行交流。

嘉宾们在展示区摊位前互动交流。 记者 余兆宇 摄

“耕种收”全链条
提升粮食单产

2024年,中山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功克服汛期强降雨、热带风暴等不利自然因素影响,全市粮食单产稳中有增,连续四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三增”。为了持续稳定粮食产量,今年全市计划春播作物面积7.59万亩,其中早稻3.19万亩,蔬菜4.2万亩,还有部分其他粮食,春播面积保持稳定,全力推动粮食生产迈向更高水平。

无人机喷洒演示。 记者 余兆宇 摄

“我们将从选种、育秧、插播、管理、收割全链条推动粮食生产取得更高成效。”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有林介绍,在选种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作物优质品种推广,包括“南晶香占”“19香”等高产水稻品种。“秧好一半谷”,秧苗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增产,全市已充分发动种粮大户或依托粮食种植基地,大力建设集中育秧中心。各镇街也可委托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集中育秧,实现秧苗的标准化、专业化培育,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农时把控上,全市已经及时检修、调度农机,春耕生产正顺利进行。直播稻可在3月20日左右撒播(或飞播),插秧于3月20日(春分)前后启动,4月4日(清明)前基本完成。

在田间管理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持续强化农技服务,组建“轻骑兵”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事。具体包括,大力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一次性施肥和侧深施肥等技术,适时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同时推广冬种紫云英经验,提高耕地地力。在收割阶段,全市则将加强减损培训,加快农机农具更新换代,力争将机收平均损失率降至3.5%以内。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