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冠军牛”家族亮相、萌娃“身着”沙溪小吃……5月5日,由沙溪镇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在沙溪圣狮村和象角村举行。这场巡游活动除了精彩的龙狮凤舞等传统表演,还融合了“百千万工程”、村BA、沙溪美食、新潮服装等现代、时尚元素。这既是一次新时代的非遗民俗大展会,也是沙溪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沙溪“四月八”活动热闹非凡
早上8时,伴随着鞭炮锣鼓声,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在圣狮村小学起步。随后,近3000人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前行,沿着圣狮村和象角村进行巡游。
上午10时,当巡游队伍来到圣狮文化广场时,现场早已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在一阵阵喝彩和锣鼓声中,56支巡游队伍依次亮相。只见一条条巨龙灵动飞舞,它时而昂首摆尾,时而盘旋游走;一只只醒狮步伐灵活,时而蜿蜒腾挪,时而翻腾跳跃,现场气氛的随着表演的推进,一步步走向高潮。

记者看到,巡游队伍中,除了龙狮凤鹤、鱼虾蟹将等传统民俗队伍外,还有“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村BA双冠王球员、沙溪理工学校服装模特展示队、沙溪幼儿园“金吒角仔”队、电音三太子等极具时代气息、本土特色的巡游队伍,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多元的非遗民俗文化盛会。
“金吒角仔”队是由沙溪镇中心幼儿园组织的21名萌娃组成的沙溪美食方阵,他们身穿各式沙溪小吃服装。该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溪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例如栾樨饼、芦蔸粽、煎堆、金钱圈,每一种都是沙溪人的共同记忆。孩子们身穿形象可爱的造型服装亮相巡游,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沙溪的美食文化。”
令人惊喜的是,村ba“冠军牛”家族也来到巡游活动现场,只见这头彩扎“冠军牛”有着温顺的眼睛,牛耳一开一合,形象逼真而灵活。据悉,这是由非遗传承人阮文湛耗时三个月,以村ba“冠军牛”家族为原型,精心制作的彩扎“冠军牛”母牛与牛犊作品。“制作‘冠军牛’彩扎是希望把篮球运动所承载的拼搏精神传承下去,让球员们顽强不屈的斗志代代延续、发扬光大。”阮文湛说。
唤醒村民、游子童年记忆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观众如潮。舞龙队每次一停下脚步,不少村民、游客都争先恐后从龙身下钻过,沾沾福气。
21岁的阮女士跟着人群钻过龙身后,快速拿起手机拍照打卡,记录精彩瞬间。“我在板芙镇上班,昨晚特地回来,就是为了观看巡游活动。”阮女士是沙溪象角村村民,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巡游活动凝聚了她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只要一到‘四月八’我可开心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那时我坐在爸爸的背上观看,巡游队伍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阮女士动情地说,“现在的巡游队伍是越来越庞大,不但有传统的龙狮队伍,还有‘冠军牛’道具出现,表演的人也由老师傅变成了年轻一代。”

对于生活在外的游子而言,“四月八”巡游活动承载了他们的家乡记忆。62岁的薛女士是沙溪本地人,十几岁便去了澳门工作和生活。“我一直牵挂着我的家乡,每年一到‘四月八’,我们便会回来观看活动。”薛女士说,“如今看到‘四月八’巡游活动得到传承,活动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家乡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沙溪游玩。”
非遗文旅IP赋能“百千万工程”
沙溪“四月八”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流传于沙溪镇圣狮村和象角村,是中山市内最富有群众基础、最能体现乡村文化魅力的民俗活动之一。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圣狮村和象角村都会举行传统民俗巡游活动。2008年11月21日,沙溪“四月八”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6日,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沙溪镇历史上名人名家辈出,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诸多美誉,目前拥有16项非遗项目,居全市之首。”沙溪镇党委书记黄景辉介绍,近年来,“非遗+文化+旅游”已成为沙溪镇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今年,沙溪在往年“非遗旅游文化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4月30日至5月5日,沙溪通过非遗文化展、非遗图片展、粤港澳大湾区篮球赛、村show聚乐嘉年华、亲子厨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集运动、美食、文化多元于一体的多元文旅盛宴。
据统计,本次非遗文化周期间,沙溪共举办活动57场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沙溪“四月八”、“沙溪非遗旅游文化周”等话题热度攀升,曝光量突破300万。
黄景辉表示,当前,沙溪正以便捷的交通、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吸引着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书写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沙溪镇将持续做强时尚、美食、非遗、体育四大文旅IP,全力打造“旅游沙溪、消费沙溪”,构建“三区协调、南山北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百千万工程”写下生动注脚。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