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少年“沉浸式”追寻先贤足迹,赓续城市文脉
发布时间:2025-05-05 来源:中山+

5月4日至5日,中山市接连举办两场“寻迹香山先贤 赓续文明薪火”研学活动,来自全市各个中小学校的40余名学生,循着香山先贤的成长足迹,先后走进香山少年馆、中山市博物馆以及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品家国情怀,悟创新精神,为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此次活动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中山市妇女联合会主办,截至目前已开展五期。

历史长河泛起思辨涟漪

“同学们请看,这位少年正是后来七下西洋的航海家何泽远……”在香山少年馆,中山“文明小导游”冷晨睿的生动讲解,将明代航海家何泽远、岭南学者黄佐、商界先驱马应彪等香山先贤的少年故事徐徐展开。当讲解至孙中山先生“亟拯斯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香山少年研学团在中山市博物馆参观其志惟新——香山文化名家主题展。记者 余兆宇 摄

移步至中山市博物馆,“其志惟新——香山文化名家主题展”犹如徐徐展开的文明长卷。在专业讲解员的导览下,同学们深入了解阮玲玉、黄绍芬、古元等十位香山文化名人在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领域的贡献和成就。中山市第一中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七期培训班学生莫春玲不由得感叹:“艰难方显勇毅,磨炼使得玉成,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体会到了坚持和拼搏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着我不待扬鞭自奋蹄,要秉承着家国大义,不断前行。”

香山少年研学团学生在记录香山历史名人资料。记者 余兆宇 摄

最后一站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翠亨村青砖灰瓦的民居间,故居讲解员动情讲述:“这栋砖木结构建筑,见证了孙中山从乡村少年到民主革命领袖的蜕变。”在这里,学生们聆听伟人的传奇故事,感受革命先辈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无畏的进取精神,并于古街巷陌中,品味中山美丽乡村独特的风貌。

“之前也来过故居,去过博物馆,但这次集体研学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来自中山市石岐高家基小学的欧小睿告诉记者,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历史课本里的文字化作了可触可感的场景,也让他对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文明传承中点亮青春理想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是中山市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实践。据主办方介绍,活动立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联动文明校园阵地、公共文化场馆及全媒体传播平台,引领青少年感悟先贤精神,点亮文明薪火。

亦如5月5日的研学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山市第一中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七期培训班的学生参与。他们是学校负责统筹开展,着力为党培养和输送青年政治骨干,在中学团员中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充分发挥了青年团员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激励广大团员奋勇向前的榜样力量,在研学中发挥着双重示范作用。

香山少年研学团在中山市博物馆合影。记者 余兆宇 摄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的热忱令人动容:中山市市东区紫岭小学学生高阳边听讲解边记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感悟;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学生郑靖欣在展板前久久驻足,她说:“这些伟人少年时就立志改变国家,让我明白青春该有的模样。”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热情在互动问答环节得到充分延续——从“香山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到“如何传承先贤创新精神”,学生们积极踊跃提问,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

据悉,在系列研学活动开展期间,还将同步推出多元配套活动,如手抄报、征文、绘画等有奖征集活动,小小讲解员招募培训比拼活动,以及制作“寻迹香山先贤”小短剧等,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形式,引导当代香山少年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习和实践能力。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