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CT、X线摄影成像是市民看病就医中经常遇到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5月5日,记者从中山市医保局了解到,为回应群众关切,市医保局按上级要求,已优化调整我市的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公布了政府指导价,让放射检查项目更透明,收费更明确。
根据国家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要求,4月29日,中山市医保局在官网发布《中山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放射检查类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下称《通知》),将原实施的281项放射检查类项目规范整合为26项,包括X线摄影成像、计算机体层(CT)成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正电子显像等类别。整合后的项目边界更清晰,计价更合理,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
跟现行价格相比,新的放射检查类项目价格明显下调,平均下调幅度为22.23%。例如,我市三级医院的CT平扫项目费用,由原来的每部位382-467元(含CT平扫、使用螺旋扫描加收等项目费用)下调至每部位231-286元,降幅达38.8%。整合后,CT平扫不再加收“使用螺旋扫描”和“三维重建”等费用。核磁共振平扫三级价格由平均每部位624元降至每部位505元左右,降幅19%。“本次调整大幅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X线摄影成像”为例,该项目的全省最高限价为50元,所定价格涵盖摆位、摄影、成像、分析、出具报告、数字影像处理与上传存储等步骤所需的人力资源、设备运转成本消耗与基本物质资源消耗。同一次检查中,每部位的第二个、第三个体位各按照50%收费,同一部位如需拍摄三个以上体位,则按三个体位收费。
《通知》指出,医疗机构根据等级适当调整价格差距。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使用的基础放射检查项目,要与现行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确保患者费用负担不增加。
此外,新的放射检查类项目将“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纳入项目的价格构成,推动医疗机构将影像检查结果上传至互联网云端,促进检查结果互认。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放射检查类主项目下设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扩展项,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
市医保局表示,这些价格为我市公立医疗机构最高限价,允许下调。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价格政策规定和临床诊疗规范向患者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不得收取未列明的费用;如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相关影像检查应减收5元。实体胶片不再打包计入检查价格,患者对此确有需求且知情同意的,医疗机构可单独收取实体胶片费用。
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收费表:
编辑 陈雪琴 二审韦多加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