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原本需要渲染20小时的4K视频,因为有了‘超高清视频算法’项目的加持,现在只需一顿饭的工夫就能完成。”4月17日上午,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展示中心的讲解员告诉记者。而支撑起这一效率变革的,是视频超算平台。受到广泛关注、以重庆过江索道为故事背景的短剧《柒两人生》,通过虚拟制片仅用14天便完成拍摄,完全不需要到重庆,但剧里的实景都出自重庆。
4月17-18日,由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组成的“挺起‘产业脊梁’”深调研采访团队,走进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国V谷),探索其以“云网算”为基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为中山推进“文化兴城”提供思考和借鉴。
“文化+科技”:
“中国V谷”的新动能
春夏相交的阳光,映照在粼粼波光之上。九曲蜿蜒的浏阳河,勾勒出一个醒目的“V”字形状——浏阳河第八道湾。

“V”形湾谷里,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时尚建筑群拔地而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下简称“马栏山”),就坐落在这里。
把这个文创产业园称为“中国V谷”,不仅是其地貌像“V”,也有项目招引,落地制胜的“V”。
英文单词“胜利”(Victory)的首写字母“V”,在马栏山因一系列重量级项目的纷至沓来,而变得更有象征意味。
打开园区打造的一款叫“山海”的APP,用户不仅可以欣赏各类文物,而且还可以通过AI,选取喜欢的文物元素,设计衣服、挂画等文创作品,并且可通过定制,将设计变成真实的产品,穿在身上或者摆放家中。目前,这款APP用户数已突破百万。
这里还出产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产品和IP,比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纪实纪录片《守护解放西》、拥有3000万粉丝的数字人柳叶熙……
在马栏山,通过“文化+科技”的路径,不断催生着新的文化业态。在这片面积15.75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已聚集芒果超媒、中广天择、中南传媒、电广传媒、天舟文化5家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企业,1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吸引了华为、爱奇艺、网易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在园区布局新赛道,动漫游戏、数字文博、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VR大空间、微短剧等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6万余名文创者在这忙碌并快乐着,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中国V谷”的“V”,也将园区视频(Video)文创产业的定位,写在马栏山名片上。
“湖南文创很有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褒奖,马栏山之“V”不是简单的视频,而是“5G+视频”“文化+科技”,在科文融合的创新之路上一马当先。

60年前拍摄的泛黄黑白电影胶片,经神奇的“手”修复,画面如美颜滤镜加持一般细腻平滑,划痕、撕裂、抖动全都消弭无形,声音和空间感,更让人如身临其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播放修复的1965年版《雷锋》片花,讲解员告诉记者,红色经典电影的修复,获得了2020年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
“文化+科技”让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迸发着无限活力。
在马栏山音视频新基建的效果展示台前,一棵“生态树”揭示了马栏山音视频产业链图景。“我们一共分为四个层,01底层技术层,02技术支持层、03能力平台层、04功能应用层,构建了‘一站式’的音视频产业生产链条。”马栏山工作人员介绍。
在技术方面,马栏山搭建了视频云平台、视频超算平台、视频共享制作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加快推进多云融合调度平台、网络平台、渲染平台、数据平台等能力平台建设。这里打造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21个研发平台,加快人工智能、虚拟制作、数字人、游戏引擎等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的“双向奔赴”,动漫游戏、数字文博、数字出版、数字文旅、人工智能等各种新型文化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此外,园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育聚合上,也有许多的尝试。一条“文化+科技”的生态链条,夯实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支撑“有核”、传播“无界”的生态。
“链主+配套”:
构建产业生态新图景
“我们以‘正能量·天择造’为理念,打造了一批爆款产品,同时通过V链平台促使一批好作品在线交易,形成了生产—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天择”)工作人员杨飞介绍说。
中广天择是长沙广电控股的上市公司。2022年6月,中广天择搬迁至马栏山中广天择总部基地,业务涉及视频制作、版权运营、产教融合、文旅融合、数字资产运营等领域。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文化和科技融合力度,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从内容制作公司向文化科技公司演进。目前,该公司代表作有以《守护解放西》为代表的职业纪录片系列,以《恰中学少年》青春剧场为代表的文旅融合产品,以“中国V链”“淘剧淘节目购”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
在中广天择的展示走廊上,“中国V链”宣传海报上写着:全域数字资产交易及保护平台,为千万创作者的数字资产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创作更有价值。这个平台旨在为视频创作者和视频购买者打造高效率、创造高价值。
中天广择工作人员介绍,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平台上,平台为作品做好标签,方便用户去检索,这样视频文创产品就像电商购物一样,方便付费使用。另外,平台搭建一个视频共享机制,创作者可以把素材汇集在这里,经过平台加工出售给数据大模型的公司,生成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园区还完善版权系统,协助用户做登记认证、网剧审核备案等,通过线上的预审平台,可以节省时间,加快审核的效率。
在中广天择的“链式思维”下,一个作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铺开了。
与中广天择一样,网易(长沙)数字产业中心也是以“链主”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案例。

4月17日临近中午,在马栏山新媒体中心B区的网易(长沙)数字产业中心大楼里,一群年轻的创业者还沉浸在创意的喜悦中。“截至目前,入驻网易长沙平台的创业企业超27家,大多是我们的产业链上的企业。”网易(长沙)数字产业中心(以下简称“产业中心”)总经理杨金龙介绍,产业中心去年9月至12月,仅仅3个月,就实现了产值过亿元。
2024年6月,该产业中心在马栏山成立。与马栏山携手共同打造动漫游戏产业新高地,网易旗下网易严选、飓风工作室等众多优质项目及其合作伙伴纷纷入驻,共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杨金龙介绍,产业中心初期建设面积约1.29万平方米,预计培训游戏产业专业人才1500余人。建成后将落地动漫游戏美术基地、游戏运营孵化基地、AIGC创新中心等项目,培育游戏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杨金龙透露,入驻产业中心的企业基本上是网易供应商的企业,有一定的订单供给,进来就有市场。“网易就好比是一棵大树,从游戏产品的立项,以及美术等环节,围绕企业需求,从技术、资金、业务订单等进行多方位供给,这样也提高了入孵企业的成功率,也利于网易降本增效。”
杨金龙介绍,项目入驻长沙前他们在长沙进行多次调研,调研中发现长沙游戏产业生态没有广州好,但长沙动漫人才多,拥有“动漫湘军”,网易选择长沙有利于完善游戏动漫产业生态。“文化与科技结合,游戏是最好的展示,如《黑神话:悟空》、动画电影《哪吒2》等现象级作品,影响非常大。从最开始单一的文化‘出海’到现在的游戏产品‘出海’会带动我们新的文化出海,这种不是生硬的输出,效果非常显著,国外也容易接受。比如,网易的游戏产品在国外有很多玩家。”杨金龙表示,在马栏山他们还将开发一些与湖湘文化结合的动漫游戏。
动漫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沿领域,是马栏山重点布局的新赛道。去年,网易(长沙)数字产业中心落户马栏山后,牵引了CG模型网、兴漫、808动画梦工厂、空间蛙普等20余家游戏动漫相关生态企业入驻。网易产业中心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共同为马栏山培养专业动漫人才。
“数字+文旅”:
新业态激发消费活力
在这里,数字产业除了带动动漫、游戏等产业外,与文旅场景的结合成为一大亮点。
4月17日下午4时许,位于长沙橘子洲景区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迎来了一批“新同学”。中广天择旗下湖南天择城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择城旅”)推出的《恰同学少年》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利用灯光、投影及数字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体验,在这里观众可以成为“戏中人”,跨越时空“对话”百年前的峥嵘青年,沉浸式体验那段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人在戏中,戏随人走”的观演体验,让很多观众深受感动。

湖南天择城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树臣介绍,2023年5月19日,红色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在橘子洲启幕。该项目选取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经典片段,结合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该剧场内部空间分为一个主剧场和四个分剧场。有别于传统观演模式,即观众坐在舞台下,演员在舞台上演出,该剧场的演员就在身边,观众将直接以“学生”的身份进入1913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用一小时的沉浸体验,与风华正茂的“白衣学子”成为同桌、挚友,跟随百年前的“新青年”们激扬文字。青春剧场营销主管龚瑶介绍,2年不到,该剧已经吸引观众超11万人次。
在中山景区,也有《中山先生》话剧表演。文化如何与旅游有机结合增强活力?
周树臣表示,数字技术的导入使得文旅有更加丰富的场景,其渲染效果,让游客更能回到那个逼真的历史现场,体验感更强,也让文旅更具生命力。在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的渲染下,目前,已有多个景区与天择城旅对接,希望开发类似沉浸式剧场的文旅产品。
记者手记
从“资源依赖”
转向“创新驱动”
4月的马栏山中央公园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中央公园两旁的高楼大厦里集聚了一张张烫金的文创“名片”。
翻开马栏山的创业史可以看到:浏阳河岸“V”字河湾内,是曾被密密麻麻违章建筑占据的城中村。2015年,长沙市痛下决心腾笼换鸟,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违”,腾挪土地4300余亩。2017年之后,按照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路径,形成内容创制及IP衍生消费,高格式影视工业技术服务、数字孪生及视觉预演应用为主的数字视频领域的产业高地。在其助力下,广电、出版、动漫、演艺等文化湘军享誉国内外,成就了省会长沙“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殊荣。
在8年多的时间里,马栏山以聚合之力,成就聚合之势,这种“文化+科技”“链主+配套”“数字+文旅”打造新型文化业态的做法值得中山借鉴。
坐拥香山文化、孙中山文化资源、华侨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中山却长期面临“文化底蕴深厚却创新乏力”“产业基础扎实但附加值偏低”的困境。
长沙文化出“谷”,中山文化如何出“山”?
中山和长沙同为历史文化名城,但长沙没有囿于“历史文化”的故纸堆,而是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让新旧融合,比如声光电包装下的《恰同学少年》、可以将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元素设计进日常用品的“山海”app。他们甚至不需要用到当地的文化禀赋,而另开蹊径,比如数字人柳叶熙,完全是无中生有,其出圈,不在于资源禀赋的“硬实力”,而是IP运营、技术应用于生态构建的“软实力”。类似的还有许多动漫游戏动漫人物,根本没有地域标签,有技术之“核”、情感之“核”便可以“无边”出圈。
因此,从马栏山文创之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要构建生态,树立“化零为整”为理念,要盘点好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并进行深入剖析,避免在“小、散”上用功,要形成聚合,打响“拳头产品”。
其次,要发挥好“制造+文化+科技”的优势,中山的文化产业除了具有海洋文化、香山文化、孙中山文化资源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外,还有雄厚的游戏游艺制造业基础,这些要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赋予“数字生命力”,推出一些符合当下和未来消费趋势的文化场景,以技术为“核”,以创新驱动,让文化发光。
再次,要强化“链式思维”。正如马栏山一样,要形成文化产业的研发、人才培养、生产、消费等全链条。比如,中山可用好香港澳门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数字创意产业,对接中山现有的文化优势,用好大湾区对外的便利,推出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图/记者 谭华健 魏静文 黄启艳 黄凡
编辑 张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