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000人参与科普活动,揭开低温世界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5-05-18 来源:中山+

“低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有哪些?”“全国首套万瓦级氦制冷级装备是怎么运作的?”……5月18日,中山科学家小镇——中山低温院第二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低温院”)举办。来自中山、深圳和珠海等城市的8000多名市民走进中山低温院,共同探索科学乐趣、感受科技魅力。


趣味体验活动
引起“哇”声一片

活动现场,液氮冰淇淋、液氮火箭、低温与超导、液氮冷冻水果的“玻璃化”实验等科普项目,将前沿低温科学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体验项目,旱地冰壶、科学谜语等益智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参与者在思维碰撞与趣味竞技中,沉浸式感受科学的魅力。

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深奥的低温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进一步拉近了科研机构与大众的距离。

市民在体验液氮冰淇淋。记者 徐钧钻 摄

液氮冰淇淋体验摊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只见工作人员将冰淇淋的原材料放进搅拌器里,搅拌均匀后,从液氮储存器中倒出一勺液氮,瞬间白雾腾起,一股冷气夹杂着水雾迎面扑来。工作人员边制作边讲解,“液氮冰淇淋与传统方式制作的冰淇淋在分子角度的区别就是液氮冰淇淋能够将结构(即冰晶、脂肪和空气的混合结构)做到了纳米级,表现出来的特质是口感更细腻,融化也更慢。”

液氮棉花糖的体验摊位同样受欢迎。只见膨松软柔的棉花糖遇到“高冷”的液氮,因急速降温进入“玻璃化”的状态,形成了酥脆的外壳,造就其“外脆内绵”的独特口感。在液氮冷冻水果的“玻璃化”实验中,经过液氮冷冻的车厘子、黄瓜、鲜花,在压力下瞬间变成粉末,引来“哇”声一片……

中山一中教育集团良都中学初一(17)班的庞子莹每个摊位都体验了一遍,感触地说,“通过体验,我了解到科学知识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考题,而是可以应用在生活方方面面的。”


市民纷纷点赞
低温研究成果

除了生活化的趣味实验,陈列在中山低温院的大块头同样吸睛。

“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犹如一台超大冰箱,可以将温度维持在零下253℃至零下271℃,以生产乃至储存液氢、液氦等珍贵资源,在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和许多大科学装置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设备前方,该研究院制冷系统及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任志文面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用不同的语言跟他们一遍一遍地讲解这些低温装置是如何运转的。

市民在体验液氮冷冻水果的“玻璃化”实验。通讯员供图

“一早上我口水都说干了。但当大家听到我们院通过低温技术、低温装置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破除了‘关卡’,纷纷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任志文如是说。

中山低温院副院长王少刚告诉记者,去年同期该研究院举行了第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反响依旧热烈。中山低温院将继续举办好“公众科学日”这一品牌活动,激发社会公众对低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中山低温院专家带来的科普讲座《玩转液氮》。通讯员供图

值得期待的是,中山低温院已获得2025年全国低温工程大会主办权,今年11月,全国低温专家还将齐聚中山,共同探讨低温科技发展。

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南区街道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致力营造更好更优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