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AI时代的浪潮中,对于AI的学习,中山的家长们心情矛盾:一方面担心孩子不学习AI会落伍;一方面又心存顾虑,担心孩子通过AI“走捷径”。家长们还担心,孩子们可能会通过AI生成一些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
如今,一款基于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AI平台”,已经开始在中山的学校里推广。
该AI平台由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课通平台)牵头北京慧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一款有边界、有温度的AI。目前,依托该平台,中山市南头中心小学四年级10个班的学子、中山市南头镇将军小学五年级4个班的学子,已经开始接受通识课程教学。
记者获悉,该项目接下来计划覆盖全市100所学校,惠及超10万名学生。
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AI平台
“请画一只白色的牧羊犬,它正坐在草地上开心地伸出舌头笑着,身边有些黄色的小花,写实风格。”近日,在中山市南头中心小学,该校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上AI通识课。同学们在登录“中小学生人工智能AI平台”后,进入“AI绘画基础”功能。
在向大模型讲师江寒锋学习了关于提示词的提问“框架”后,同学们向AI平台输入提示词。很快,眼前的电脑屏幕就生成了一只根据提示词所要求的白色小狗画像,同学们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同学们正在使用的AI平台,是由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课通平台)牵头北京慧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该平台是基于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的AI学习平台。学生们通过该平台,可学到通用AI知识和技能。

记者了解到,该AI平台有“AI原理学习游戏”“AI创作版”“AI阅读理解”“AI辅助记单词”“AI绘图基础”“AI生成视频”“AI音乐家”“AI辩论”“逻辑思维辅导员”“AI编程小助手”“AI小翻译家”“文学创作辅导员”“古诗学习小助手”“AI识图”等功能板块。

该课程体系包括四方面:一是用游戏的方式学习人工智能的原理,让同学们自己去训练AI,在游戏中学会各种AI原理知识;二是让学生运用AI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提高成绩;三是了解AI的不足、AI的幻觉,让学生不依赖AI;四是用AI创作,让AI和传统文化和艺术结合。
从去年12月开始,中山市南头中心小学四年级10个班级已经依据该平台,开展系列通识课程教学。目前,该校也根据该平台开展430课后托管课程的“进阶”版课程,学生们可学习AI编程、AI辩论、AI音乐家等内容。
中山市南头中心小学所在的北帝村以花灯制作闻名,在该小学里,同学们还将AI技术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结合,设计出蛇年主题创意花灯。学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将部分设计作品制成了实物。

同学们还通过AI创作出拥有视频的“AI绘非遗”电子板报,并用AI创作“世界地球日”海报等。在AI的加持下,孩子们放飞想象力,并动手将想象的内容,变成一个个高水平的作品。

上过该课程的学子们表示都非常喜欢这个AI课程,举手发言踊跃。“我已经学习这个课程一个学期了,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内容,我现在还能通过AI编程做出动画小游戏,特别开心。”该校四年级的马甄易同学说。
“有边界”“有温度”的AI
与其他AI平台相比,这个AI平台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此,负责平台开发及课程教案开发的北京慧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铁力介绍,这是一款专门为中小学生设计,“有边界”、“有温度”、不让孩子“走捷径”的AI,是可以让老师和家长放心的AI。
“成年人用AI平台如豆包或deepseek提问时,平台都会直接给出答案。”陈铁力举例道,而“中小学生人工智能AI平台”却不会让学生“走捷径”,比如关于作文写作方面,这个AI平台不直接给出作文答案,而是通过对话,一步步对学生开展写作思路的辅导。
学生写完作文后,还可让该AI平台进行点评。“AI会告知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提出改进建议。”陈铁力介绍。
在逻辑思维板块,该AI平台课对学生进行数学作业辅导。面对学生提问的数学题,该AI平台同样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会给出解题思路,对题目进行步骤拆分,辅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并会告知学生哪个步骤错了,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还提醒学生“AI的回答也可能会错”。
同时,该平台还有专门的讲师或老师,对提问框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考能力。在进行AI创作时,在学生们熟悉提问框架后,老师们也会鼓励学生跳脱出提问框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比如学生们设计花灯,描述就要很清晰,需要用语言表达清楚花灯的结构、层次。”陈铁力告诉记者,经过培训的学生,从最开始的简单一句话,到后来描述语言变得非常丰富、充满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另外,该平台还是有温度的AI,引导学生们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不丢失人类的情感。比如学生们通过AI写祝福语时,往往得出的语言比较“公式化”,缺乏情感。该课程的老师会引导学生们加入更多个人语言、个人情感。
该课程还引导学生们要关心他人,比如学生们让AI设计去某个城市旅行的计划,老师会引导学生们做事不能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要有主次。“很多小学生往往默认出行都是围绕自己的需求来设计,但在设计问题过程中,老师会引导,比如这次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可围绕老人的需求,设计出怀旧主题旅行等;在规划中也有温情,要多考虑身边人的需求等。”陈铁力介绍。
此外,该AI平台还新上线了“辩论”板块,集合了不同的AI平台,引导学生辩论要素、步骤等。据了解,该平台可“一站式”实现多个功能,包括学生通过AI分析助力理解歌词,将理解的内容通过AI绘图生成一幅画等,让音乐“被看见”。
目前,该AI平台在校内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的认可。“这个AI平台与许多成人化AI平台不一样,是有边界的,比较适合孩子们,有些不太适合学生们搜索的内容,这个平台会进行相关内容把关。”南头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王洁介绍,虽然现在很多孩子也会使用AI,但是缺乏系统培训如思维训练、准确描述提示词、AI创作等,这个平台的课程,帮助孩子们实现了以上多方面的学习,孩子们进步非常大。“接下来,我们学校也将在一到六年级都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让更多孩子受益。”王洁表示。
计划覆盖全市100所学校
惠及超10万名学生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进一步明确要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课通平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行动,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与学科融合,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接下来,该项目还将由中山市特德教育培训中心牵头遴选优质师资,提供统一教材与教学交流平台,在中山更多的校园内推广,计划覆盖全市100所学校,惠及超10万名学生。
“除了在中山市应用推广,目前这个项目也在北京市以及河北省、四川省等多个省市的学校及科创培训基地里落地。”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课通项目负责人萧庆祺介绍,项目将紧跟科技发展,提供更多丰富的产品内容,如开发“AI+心理”等进阶课程等。
“AI和教育融合是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个AI项目符合政策要求,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好,我们机构也将引进,并通过430课程送到更多学校里。”在中山东区开展青少年科技类培训已经多年的中山市童创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永权表示。
“这个项目非常好,目前专门针对中小学的AI系统课程体系还比较缺乏,这个项目的出现,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中山市铁城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创始人许瑞安,是深圳一家开展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和生成的公司创始人,在人工智能行业中已经深耕十多年。他告诉记者,项目从孩子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去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学生既能了解AI功能,又能进行创作,市场潜力非常大。“接下来我们也希望能够进行深度合作,让更多孩子学习到这个课程。”许瑞安说。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