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翠微路居住多年的何女士,最近搬到了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谈及新居环境,她感慨万千:“虽说才来没多久,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眼前一亮,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何女士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中山供电局以电网提档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为湾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5月27日上午,记者深入坦洲镇十四村,探寻这片城中村的“变形记”。
数字赋能,实现配电网络“自愈修复”
坦洲十四村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出租屋、商铺与商场。过去因村内道路狭窄,人工巡检困难重重。如今,科技的力量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中山供电局在坦洲镇设置了8个无人机巢,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无人机每隔半小时自动起飞巡检,几乎覆盖全域,极大地降低了人力巡检成本。
在避免线路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方面,中山供电局打造的全市域数字电网大显身手,实现配电网络“自愈修复”。“以前线路故障,整条线路的用户都可能停电,现在有了‘自愈’功能,能先隔离疑似故障段,其他部分自动恢复供电,大大缩小了停电范围。”中山供电局坦洲供电分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罗林吉站在村口的配电箱旁,指着设备说。
用电环境大改善,共绘乡村“美的画卷”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中山供电局结合“百千万工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十四村的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排查与治理,解决电力隐患、质量问题以及超负荷等问题。
中山供电局还联合坦洲镇开展“三线”整治,助力十四村社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社区有1500多栋出租屋,以前‘三线’问题太严重了,多亏了南方电网投入资金帮我们改造线路,以后用电更放心了。”坦洲镇十四村社区党总支委员陈锦洪站在改造后的线路下说。


中山供电局将通讯线、钢绞线与电力线分离,消除了安全隐患。“以前有些通讯线带钢芯,和电力线路绑在一起容易刮损绝缘皮,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中山供电局坦洲供电分局生产计划部经理黄宇行笑着说。
随着“百千万工程”推进十四村完成低压线路改造,实现居民“零故障停电”,用电环境大为改善,同时人居环境提升,吸引不少租户回流定居。“我们做电力行业的,点亮万家灯火,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一位供电局工作人员站在村头,感慨地说道。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