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少年暑期研习马家枪,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香山少年报

8月6日上午10时,室外大雨如注,但南区龙狮武术艺术馆内却热烈非常。一群身着红色练武服的少年,正跟着沙涌马家枪代表性传承人马钰泉扎马步、出枪、定势。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透着专注,清亮的吼声里藏着威武,这是中山非遗马家枪暑期研学课程中,一幕鲜活的传承图景。

孩子们在专注地练习扎马步。记者 冯明旻 摄

作为中华武术传统枪法体系的重要流派,马家枪之名最早见于戚继光《纪效新书》。据传其由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创,古人作战时将兵器加于棍端为枪,马援取其所长南征北战,这套枪法后由马氏后裔代代相传。虽起源于北方,沙涌马家枪在香山一带流传中融入南派武术特色,传承近千年从未间断,2018年11月入选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个暑假,中山非遗传习所联合南区龙狮武术艺术馆、沙涌马家枪项目,共同推出“民间文艺缤纷暑假”活动,让非遗技艺在少年们的一招一式里,焕发新的生命力。

训练现场,马钰泉低沉有力的口令一响,孩子们的小身板仿佛瞬间注入力量,握紧枪杆,挺起肩膀,眼神聚焦前方,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少年们认真练习马家枪。记者 冯明旻 摄

其中,几位坚持多年练习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学了两年马家枪的马俊熙,不仅负责暑期课程的带队,还新学了大刀、打鼓技艺。“变化很明显,身体素质更好了。”他笑着说,暑假在香山书房的表演经历,更是让他成就感满满。

“马家枪是非遗,打起来特别威武!”学了4年的蒋植峰说,多年练习让他身体更强壮,还结交了一群好朋友。

叶沐晨即将上四年级,他与马家枪的缘分始于观看的一场表演。从一年级暑假学习到现在,这个暑假他已成为小组长,通过做示范、纠动作带队训练。“比自己练多了份责任。”他眼里闪着光说:“打马家枪很酷,能强身健体、养精气神。”

马钰泉介绍,今年的研学课程不只有武术训练,还融入了非遗传习所项目沙涌(良都)醒狮训练、沙涌民俗文化学习、爱国主义家风教育、香道静修硬笔书法、体育趣味活动、成果表演实践等。

训练馆内摆放的狮头道具。 记者 冯明旻 摄

“希望通过面向大湾区青少年推广的课程,让孩子们读懂中山文旅特色,领会马家枪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内涵,传承沙涌千年武术与民俗文化,助力这门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望着练枪的少年,马钰泉神情坚定。


编辑 袁婵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