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攻坚中推进“百千万”,驻村干部刘书镐的“愚公移山”路
发布时间:2025-08-10 来源:中山+

8月10日上午8点半,中山火炬高新区联富社区濠三小区的老巷里,蝉鸣裹挟着蒸腾的暑气扑面而来。刘书镐推开连家侨房的铁门,腐叶的腥气瞬间漫出——这里是社区最新锁定的卫生黑点,也是当日必须攻克的“蚊媒堡垒”。戴上手套、压低草帽檐、拽了拽后背浸湿的红马甲,这位下沉社区3个月的党员干部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废弃杂物中。

电锯的轰鸣骤然划破巷弄的宁静。记者 文波 摄

电锯的轰鸣骤然划破巷弄的宁静。龙眼树的冗余枝丫应声坠落,木屑混着墙根积水里的腐叶飞溅,溅在志愿者的红马甲上。这个入选第三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名单的老社区,正在一个个弯腰清理的身影中,悄然开启一场由“卫生攻坚”牵动的深层蜕变。

本周末,恰逢全市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再掀热潮,作为中山市“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中的一员,驻联富社区工作组组长刘书镐将前期人居环境整治中摸排出的难点堵点,转化为精准攻坚的靶心,迅速集结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民兵、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突击队。从7月14日至今,这支队伍每天雷打不动开展两场清理,用常态化行动筑牢“两热”疫情防线。

“没见过这么拼的人”

“这件新的红马甲是我今天特意换的,之前那件又是汗渍又是污渍,实在不像样子了。”一大早,刘书镐整理好衣物,便匆匆赶往集合点。这一日,联富社区共出动200多人、清理36个卫生死角。

刘书镐用铁锹和扫帚清理腐叶。记者 文波 摄

到达位于濠三小区的连家侨房时,隔壁的程家老屋已经率先开始清理工作。随着一堆堆陈年旧物被搬出,原来堆满杂物的院落逐渐变得宽敞明亮。小区书记谢德贤介绍,连家侨房与程家老屋都是闲置多年的老宅,屋主常年生活在国外,房屋长期无人打理,便成了蚊虫滋生、垃圾堆积的重灾区。

“程家老屋相对保存较好,因为屋主定期委托邻居照看,但无奈邻居多年来一直借用空间堆放自家杂物。”谢德贤指着已经清理过半的院落说,如今借着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东风,屋主正好委托社区收回了房屋管理权,彻底消除卫生隐患。

连家侨房的情况则更为棘手,院内几株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枝叶遮天蔽日,树下堆积的腐叶厚达尺余,前些日子的暴雨更是让腐叶发酵,蚊虫肆虐。搬上梯子、架起电锯,工作人员率先锯断老树冗枝,刘书镐则带领志愿者紧随其后,用铁锹和扫帚清理腐叶。

工具不够用时,他便徒手上阵,搬杂物、拽树枝,不一会儿,白手套便被染成了深褐色。这个月下来,刘书镐早已不记得用烂了多少双手套。摊开掌心,一条细微的痕迹隐约可见,这是上回因未戴防割手套、徒手清理垃圾时被硬物划破的伤口。脚踝处,一道拆除围挡时被三角铁刺伤的疤痕,也见证着这些时日的坚持与付出。“没见过这么拼的人。”社区妇女主任递来碘伏时的小声嘟囔,道出了大家对这位驻村干部的由衷敬佩。

两个月建成街心公园

整治卫生黑点绝非简单的垃圾清理,其背后既是系统的社区治理工程,更蕴含着“百千万工程”——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完整发展逻辑。刘书镐深谙此道,自今年5月派驻联富社区后,便将这一认知深度融入治理实践中。

刘书镐表示,在本周末全市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潮中,他复用了此前“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动员各方力量”的成功经验来整治防疫黑点。记者 文波 摄

然而,治理的前提是摸清家底,联富社区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初到社区时,就有人提醒他:这里情况棘手,整治难度极大。实地走访印证了这一点:1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聚集超8万人口,下辖9个小区(村),出租房过万间,单是一个村的垃圾桶就有400多个。面对这样的现实,刘书镐却用辩证思维将“难点”转化为“支点”:外来人口密集,意味着消费潜力大;治理起点较低,反而更易凸显整治成效。

这种化挑战为机遇的思路,迅速转化为扎实的治理行动。上任伊始,他便组织两千余人次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攻坚,短短两个月就交出亮眼答卷——拆除围挡、建成街心公园,让居民直观感受到环境变化。

在本周末全市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潮中,他更是复用了此前“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动员各方力量”的成功经验来整治防疫黑点: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攻坚,另一方面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引导居民从理解到支持再到主动配合,形成治理合力。社区还同步建立详细台账,明确每名骨干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刘书镐此前在“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也化作了此次整治的重点目标,连家侨房与程家老屋的整治,便是两处典型。

一层层把难关攻克下来

经过一日的整治,连家侨房与程家老屋焕然一新,昔日脏乱差的环境不复存在。望着整洁如新的院落,刘书镐的脑中又开始浮现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既要通过实景变化清除潜在健康隐患,又要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更要以此为契机整合资源,为盘活闲置资产、推动集体经济转型铺路。

在刘书镐的带领下,由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民兵、网格员与志愿者组成突击队一直在行动。记者 文波 摄

这份长远布局,源于对联富社区资源禀赋的深刻洞察:零散闲置地块较多、周边商圈发达、临近城轨站交通便利……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刘书镐认为,唯有整合农商文旅资源,打造多功能社区综合体,方能激活内生动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基于这一判断,具有盘活和开发潜力的连家侨房、程家老屋,被纳入整治先手棋。他带领团队以“愚公移山”的韧劲,采用“剥洋葱”式工作法:先从外围开始推进,再逐步往深层次攻坚,一层一层把难关攻克下来。

清晰的思路与坚定的执行力,让联富社区的整治与发展工作稳步推进,收获颇丰。在市区单位的协同支持下,目前,社区和辖下9个小区(村)握指成拳,已完成8658户入户排查,清理300余处历史卫生黑点、300多吨易孳生蚊虫的垃圾,同步开展翻盆倒罐、积水清理等蚊媒防控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方协调,已整合30亩闲置地块。

这些地块如同埋下的种子,孕育着社区未来的无限可能。它们能否变身商业载体、吸引外资入驻、带动周边产业升级?答案尚待时间检验,但正如刘书镐所言:“事在人为,持之以恒终能找到破局之道。”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