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中山市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白石分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兽医许小飞穿上工作服,拿着健康报表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鸽笼,熟练地检查着每只鸽子的状态。20多年来,许小飞从一名普通的兽医成长为养鸽行业的“多面手”,不仅摸索出“2+4高效养殖模式”,带动多地农户增收,还参与打造了“香山乳鸽”品牌,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他曾获评中国肉鸽行业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近日还被评为中山市第十一届劳动模范。

一对鸽子养四崽,首创“2+4”高效养殖模式
2004年的冬天,还在实习的江西农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许小飞站在山东养殖场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当时跟老师打电话聊天说天气好冷,他说南方有个四季如春的地方,问我想不想去。结果一来就扎进了山旮旯里。”回忆起与鸽子的初次相遇,他眼中闪着光,“过来这边后发现,原来鸽子如此可爱,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起初,他的工作只是防疫治病,但很快发现:“兽医的实际培养和实际用人有区别——你要让鸽子养好了,自然就少生病。”于是,他开始研究鸽子的生活环境、饲养流程、营养配比,甚至亲手制定了一套标准化操作规范。“后来干脆把人工孵化、免疫流程全摸索透了,一股脑全定下来。”许小飞说。

传统养鸽中,一对种鸽只能哺育两只幼鸽。许小飞却通过观察发现:“鸽子的嗅觉差,分不清是不是亲生的,只要有雏鸟就会喂。”于是,许小飞将两窝幼鸽合并喂养,让一对鸽子夫妻带四只幼鸽,另一对鸽子空出了鸟窝又可以继续下蛋,生产性能便提高了。这就是他首创的“2+4”高效养殖模式,使种鸽年产乳鸽量提升75%、成活率提高8%,更助推企业入选全国首批肉鸽保种场。但新模式推广并非一帆风顺。“该模式会有一点违背鸽子的自然规律,随之疫病也会有所增多。”许小飞开始带领团队重新制定了鸽场防疫规程,解决了疫病问题。此后,他还主导制定了《鸽场防疫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6项,填补行业空白,并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国家级奖项2项。
买种鸽送技术,一只鸽子带富一方乡亲
“但我觉得向农户推广肉鸽养殖更难。因为很多地方很多人对肉鸽养殖了解不多,担心鸽子生病,饲料不好配比,产量上不来,农户担心赚不回本”。为让农户吃下定心丸,许小飞算起经济账:“我用1000对鸽子试验,多产出多少只?料肉比是多少?年上市乳鸽多少?”

当时,有一位湖南的客户前来购买饲鸽,许小飞不仅提供种鸽,还附赠一系列科学喂养和防疫技术。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许小飞发现:“相比其他养殖产业,鸽子产业环保、投资小、易上手,而且当地市场都可以消化掉这些鸽子,不需要担忧买卖,特别适合乡村振兴。”有了这一成功例子,种鸽养殖模式逐渐在湖南、广西、新疆等地推广。“西藏林芝也有养殖想法,但环境气候特殊,能否成功我们心中也有疑问。”许小飞派出了先遣队到林芝开展首批实验,并通过线上时刻沟通调整喂养方式,“现在已经生崽了!初步试验是成功的,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帮助他们提产。”
目前,养殖场年供应种鸽5万对,覆盖粤湘桂等地500余农户,带动中山200户农户养殖10万对种鸽,人均年增收3-5万元。同时,许小飞还指导湖南湘西企业移植标准化体系,助其获“无公害认证”并进入盒马供应链,年产值增长300%;全国推广技术累计创效超亿元,惠及1.2万农户。
养殖路子打开了,品牌建设也不能落下。“农业企业在产品推广中会面临市场推广、产品升级、食品安全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单靠一家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品牌竞争力。”许小飞说,适逢中山推出香山制品平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在参与开发“香山之品石岐乳鸽”系列中,他主要负责选取乳鸽原材料。“预制菜与现烤总会有些区别,为了更贴合现制口感,我们选取了14天的断乳期妙龄乳鸽,做出来肉嫩多汁骨头软。”多方努力下,单只乳鸽附加值提升3倍,2024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鸽舍里的课堂“孵”出乡村振兴生力军
回忆起刚到中山的时候,许小飞说:“团队人不多,一个人要兼顾好几个岗位。除了防疫疫病、养鸽子,还要负责项目申报、育种选育、统计等各种工作。”

多年过去,人员不增反减。“养殖场引入了自动化模式,效率提高了,以前一个人负责最多不超过1000对,但现在一个人可以养3000对。”许小飞说,现在培训的初衷已从扩充队伍转变成提升技术质量。
“现在在一线从事农业的大多数还是当地农民,也有很多转行人士,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赚到钱后希望回乡创业的人群,他们对农业知识需求很大。”许小飞认为,未来一线农业梯队建设可以关注这群后备军。为此,他创办了石岐鸽技术培训中心,为各地养殖场、农户等提供技术指导,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输出300余名技术骨干,为行业发展注入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 何淼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