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0.01毫米精度极限!中山港企成功研发新型模具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中山+

注塑机鸣响,随着中心立方形模具的连续转动,一排排由绿、蓝双色塑胶件组成的挂钩被吐出。这是鸿利达集团最新研发的立方模试产现场,而这套新模具已在上个月取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记者了解到,立方模研发耗时10个多月,实现了优异的国产替代,整套方案价格约为进口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同时,相比传统多物料模具,立方模生产效率提升3倍多。

工作人员调整注塑机成型工艺参数。记者 明剑 摄

“以前参加欧洲展会看到的高效模具,现在终于由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很高兴。”鸿利达模具营运经理兼工程技术高级经理周存安兴奋地说,立方模的成功上市是公司模具新品研发的一个重要突破。

鸿利达模具营运经理兼工程技术高级经理周存安介绍立方模。记者 明剑 摄

立方模运行的原理,就是四个面在中轴的牵引转动下,各自完成一道工序。由此,原本就被称为工业放大器的模具,更加倍提升了生产效率。看起来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周存安说其中需要解决的转台温控、液压驱动、电控系统的技术瓶颈,还有最重要的四个工作面中心对齐的精度问题,都是非常难解决的。“11人团队经过10个多月的奋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好几次卡在精度问题上出不来,全部人通宵达旦研究。”周存安解释从传统双色模具到立方模具,看起来只是增加了工作面,但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做加法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集成式的问题解决。

机械臂取出产品。记者 明剑 摄

鸿利达立方模的发明专利显示,这是一项关于立方模具精密配合校准调整机构的发明专利,“使立方转台/模具/机台三者中心对齐,调整精度可以实现在0.01毫米”。

试模验证技师进行科学试模验证操作。记者 明剑 摄

“相比传统双色模具生产效率提升3倍多。”周存安介绍,立方模投产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模具穴数成倍增加,同产能模具尺寸缩小且注塑机吨位需求降低,结果就是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成倍增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记者了解到,鸿利达立方模新品投入市场后迅速引起业界关注。“已接到了首个1000万片的生产订单和各种咨询需求。”鸿利达人力资源总监兼首席执行官特助梁秉然介绍。

与立方模投入市场同步,鸿利达还上线了多物料叠层旋转模,研发了硅胶折叠杯等技术新品。“我们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营收比达到10%,不断保持在行业内技术上的领先,这也是制造企业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号召力。”梁秉然说。

成立于1988年的鸿利达集团,8年前将总部从深圳搬入中山翠亨新区。旗下除模具研发生产企业、精密组件生产企业外,2024年又成立了医疗器具类生产企业。2022年,鸿利达获评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第二年获得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当下正稳步向世界级“灯塔工厂”目标迈进。


编辑  何淼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