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到中山“种田”,种出新希望 | 百万英才汇南粤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中山+

“今年我们的招聘效果很不错,还招到了两位博士人才!”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盟农业”)负责人苏新生难掩喜悦。这家已在现代农业领域深耕15年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正以人才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创新篇章。

一场招聘会的“双向奔赴”

今年3月,全省春季大型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热能工程专业的博士李琳,穿梭在各个展位间,目光一下子被华盟农业的展位吸引。彼时,苏新生亲自坐镇展位,热情地向李琳介绍公司计划将新能源和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未来规划。

李琳博士是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5级校招新员工。记者 缪晓剑 摄

“华盟农业负责人描绘的蓝图,恰好与我的科研方向高度契合,那一刻,我就想,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寻觅的理想舞台。”李琳回忆道。她长期钻研太阳能及温室废热与智慧农业的融合课题,而华盟农业正迫切需要在这一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推动企业迈向更高发展台阶。

自招聘会之后,历时三四个月的深入沟通就此展开。从专业技术路线的细致探讨,到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全面剖析,从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的相互切磋,到企业文化氛围的深度感知,每一次交流都让李琳愈发坚定加盟华盟农业的决心。

在李琳看来,选择中山,看中的除了宜居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给予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在这里,企业重视人才,我不仅仅是一颗‘螺丝钉’,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科研成果切实落地转化,更能全程参与从技术研发到管理实践的全链条成长过程。这种被信任、被重用的感觉,在其他地方很难寻觅。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机遇对我而言极具吸引力。”李琳言语间满是对中山的认可与归属感。

如今,在中山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持下,李琳已顺利入住中山为高层次人才精心配备的两室一厅人才房。住所距离工作地点很近,仅需骑几分钟电动车,通勤的便捷让她得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无添加剂大米保鲜技术等攻坚研究中,一心为解决大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保存难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企业发展催生“人才刚需”

华盟农业成立于2010年,历经多年拼搏,已成功实现从传统农业企业向数字化农业引领者的华丽蜕变,目前一直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李琳(右)正在和苏新生(左)探讨不同因素对水稻种植的影响。记者 缪晓剑 摄

华盟农业不仅提供智能温室设施配备自动化气候控制系统、提供农机维护和修理服务,还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开展无公害果蔬种苗的研发,并建立了高科技实验基地,针对不同植物品种、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开展一系列实验。特别是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作物抗性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以及农业病虫害灾变规律的监测与综合防控等关键领域,该公司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取得了前沿技术成果,始终处于国内同行前列。

他们在攻克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难题方面也投入巨大精力,不断研究诸如增强当地经济作物抗病性等问题,精心为农产品种植标准的制定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制定了从植株最佳间距到精准灌溉时间等各方面的详细指南。如今,中山三分之二的水稻种植都由他们负责管理,面积近2.14万亩。他们凭借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水稻的高产稳产。

“借助机械化、智能化转型,以前500亩的基地需要五六十人才能维持运营,现在仅需三四人就能高效完成,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这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苏新生表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正计划推动企业上市,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攻克新能源与农业深度融合、智能控制精准化、食品保鲜技术升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为满足人才需求,华盟农业今年积极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号角,已先后跟随省、市相关部门奔赴广州、香港、澳门、西安等地广纳贤才。除成功招引李琳外,他们还从香港理工大学引进一名博士,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科研力量。这名博士是从“百万英才汇南粤 智汇中山创未来”2025年中山市香港高校综合专场招聘会上引进的。“跟着省、市相关部门去招聘,有效降低我们的引才成本。”苏新生透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后,多次热情邀请他们参与招聘会。

今年9月、10月,华盟农业还将跟随中山人社部门前往武汉、桂林、东北等地,持续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力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华盟农业,逐梦中山。


编辑  何淼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