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相遇!香山古城孙文西路步行街焕新开放文艺晚会上演
发布时间:2025-09-28 来源:中山+

月洒岐江,灯映古街。

9月28日晚,由市委宣传部指导,石岐街道、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中山投控集团、中山文旅集团主办的“跨越千年的相遇”——香山古城孙文西路步行街焕新开放文艺晚会在香山剧场首演启幕。

亮灯后的香山古城。记者 易承乐 摄

演出特别邀请孙中山曾孙孙国雄、曾侄孙女孙雅丽观演,著名导演高志森、歌手雷安娜等多位中山籍知名人士,以及逾千名市民群众共同到场观看。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作为广东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路历经“绣花功夫”的微改造后重焕光彩,民国灯影花、福寿堂雕花门楣等一批珍贵历史印记得以“重现天日”。本场晚会既是中山深入推进“文化兴城”战略、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成果展现,更是一场以城市为舞台、以历史为底色的艺术展演,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带领观众穿越香山千年文脉,开启一场与先贤对话、与时代共鸣的文化之旅。

整场演出以青年李佳霖(右)漫步焕新后的孙文西路为叙事线索展开。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整场演出以青年李佳霖漫步焕新后的孙文西路为叙事线索,巧妙串联“古代·香山源起”“近代·风云际会”“当代·活力湾区”三大篇章,融合舞蹈、歌曲、情景朗诵、民乐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将香山古城的千年历史、孙文西路的百年辉煌与中山未来的美好愿景融为一体,生动诠释中山人乐观进取、向海而生、敢为人先的精神气魄,展现中山蓬勃发展的昂扬面貌和欣欣向荣的无限活力。

第一篇章《古代・香山源起》在悠远的古韵中开启。

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曾是伶仃洋上的一座岛屿。当李佳霖的身影掠过修缮一新的青砖骑楼,“晚唐名臣郑愚”吟诵《泛石岐海》,将观众带回天海苍茫的远古沙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先贤陈天觉”筑城立县,铿锵誓言回荡于九曲岐江之上,奠定了香山此后八百余年的行政格局;“明代大儒黄佐”邀约共赏“菊试”。

原创舞蹈《酌酒赏花村》翩然起舞。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原创舞蹈《酌酒赏花村》翩然起舞,再现小榄菊花会“岁岁菊花看不尽”的盛世风华;歌伴舞《沙田赋》以深情旋律,礼赞沧海桑田的壮阔变迁,诉说一代代香山儿女向海而生的坚韧足迹。

歌伴舞《沙田赋》。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第二篇章《近代・风云际会》聚焦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条曾孕育了“十八间”商铺、见证过孙中山先生开设“中西药局”的繁华街区,正式更名为“孙文路”。舞台上,迎恩街上的“赛神仙”“猪肉婆”等市井人物围坐写信,质朴言语中流淌着对伟人的深切敬意。

歌曲《天下为公》气势恢宏。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歌曲《天下为公》气势恢宏,致敬其“振兴中华”的理想追求。“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登台亮相,道出“敢为天下先、不服输、不言败”的香山商魂。正是这种精神,让先施公司石岐分局、思豪大酒店等新式商号当年在此云集,铸就了街区的商业辉煌。

民乐合奏《步步高随想曲》跃动飞扬。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民乐合奏《步步高随想曲》跃动飞扬,粤乐宗师吕文成的旋律穿越百年,映照香山人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传奇。老上海金曲联唱《上海滩》《明月千里寄相思》余音绕梁,唤起无数家国记忆,在怀旧与激情中掀起全场高潮。

第三篇章《当代・活力湾区》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大屏幕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壮丽图景与舞台实景交相辉映。非遗彩龙腾跃,歌舞《龙腾伶仃洋》以磅礴之势,礼赞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展现湾区建设者的豪情壮志。年轻归侨代表齐聚孙文西路,畅谈回归故里的初心:“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我们心灵的原乡。”他们的话语,是新一代香山人与城市同频共振的青春宣言。

精彩的演出吸引众多观众观看。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如今的孙文西路,一批融合本土文化与潮流气息的新业态陆续进驻,为老街注入鲜活气息。经典歌曲联唱《红日》《海阔天空》《少年中国说》等接连响起,台上台下千人齐声高歌,将整场演出推向最高潮。

演出终章,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在孙文西路上空回荡,灯光与歌声交织成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当画外音响起:“孙文西的故事仍在继续,我们每一位,都是这千年相遇的续写者”,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落下帷幕。它不仅让香山文化的传承与中山未来的憧憬深深镌刻在每一位观众心中,更宣告了这条承载着华侨乡愁与市民记忆的老街,正式成为展示香山文化的重要窗口。

温馨提示

本次演出第二场将于9月30日20时30分在香山剧场精彩上演。自9月28日开街至10月7日,孙文西路步行街及周边区域还将推出系列文旅活动,诚邀广大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文化之约,见证中山文脉的生生不息与城市新篇的生动启幕。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