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增长!智能阀门“小巨人”领跑行业|媒体赋能企业行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中山+

车间内,机械臂灵巧舞动,精密机床飞速运转,阀体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高效流转……9月29日,位于中山横栏镇的广东金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艺智控”)新基地内,一派智能制造的繁忙景象。

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制造业承压日重的大环境下,这家专注燃气具阀门领域二十余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托产品力、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全面升级,成功实现连续三年产量与销量双双逆势增长。 看似普通的燃气阀门,实则是连接中国能源结构优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纽带。

二十余年专注,铸就领先地位

走进金艺智控占地25亩的新基地,其规模化的产能布局令人瞩目。“专注是金艺发展的核心要义。”总经理叶笑英道出了企业的成功关键。二十余年来,金艺智控心无旁骛,深耕燃气具核心阀门配件领域。

旋塞阀耐久性综合测试系统。记者 文波 摄

持续的研发投入使金艺智控在阀体结构与工艺方面积累了深厚技术底蕴。作为燃气灶核心部件的旋塞阀,其性能直接关乎用户体验与安全。凭借技术和质量优势,其在国内品牌市场的份额已稳超20%,位居行业前列。

行业分析显示,燃气器具旋塞阀行业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金艺智控通过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早已确立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其首创的“档位精控阀”成为市场认可的高端主流产品,正是该战略成功落地的有力证明。

智慧工厂赋能,敏捷响应市场

“所谓数字化嵌入式管理,就是将数字工具深度融入业务流程。”副总经理梁国洪介绍道。在金艺智控,调机师傅完成调试后,必须将首检数据录入系统,才能触发生产指令下达。这种强制性数据录入贯穿生产全流程,所有数据最终汇总至BI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异常的智能识别,再推送到OA系统发布改善任务,形成高效的数字PDCA管理闭环。

通过精益化、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金艺智控新基地成为阀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记者 文波 摄

通过精益化、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金艺智控新基地成为阀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年产能达2000万只的高精度阀体制造中心,计划在明年完成国内首家燃气阀体CNAS实验室认可认证的专业检测中心,充分彰显其在燃气具核心配件细分市场中强大的制造实力。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模式是金艺智控巩固市场优势的关键。“我们依托技术储备库,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精准适配客户需求。”叶笑英表示。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紧急交付响应机制,为下游客户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坚实保障。诸如“一键猛火阀”等明星产品的成功推出并引领市场,充分体现了核心配套企业对整机创新的强大推动作用。

前瞻布局生态,锚定智能未来

金艺智控展现出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早在行业未强制要求时,便主动开展产品强制性认证以及相关自愿性认证,并积极推动供应链协同优化。正在申请的行业内首家国家级燃气旋塞阀CNAS实验室,在认证通过后计划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检测资源与方法。“提升行业整体检测能力,符合共同利益。”叶笑英解释道,此举旨在降低全行业研发验证成本,推动技术整体跃升,增强产业链韧性。

在持续深耕燃气灶阀体的同时,金艺智控已将业务拓展至燃气调压器、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烤箱等核心配件领域。记者 文波 摄

在持续深耕燃气灶阀体的同时,金艺智控已将业务拓展至燃气调压器、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烤箱等核心配件领域。技术研发方向上,企业在持续优化机械式阀体的同时,正将重心转向电控化产品,发力开发智能电动机械阀、温控阀等新品。

行业分析指出,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提升至8.8%,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的协同发展将持续为燃气具及核心部件市场拓展空间。然而,配件行业在智能技术融合方面仍存在短板。叶笑英认为,物联网、人工智能与燃烧控制技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从单点创新转向系统能力竞争。只有整合技术深度与生态广度,才能在全球智能燃气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氢能等新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背景下,金艺智控正将研发重心投向集成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智能阀体,着力实现自适应调节、远程控制与安全预警功能。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已联合行业机构开展氢能阀门技术储备,同步探索新能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路径。


编辑  何淼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