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山35名市管干部集中蓄势“充电”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中山+

10月13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暨2025年中山市管干部任职培训班(第二期)在中山市委党校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部门、各镇街的35名市管干部汇聚一堂,开启为期三周的集中学习培训。目前培训班已开展多项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本次培训聚焦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课程设置科学精准、内容丰富、名师云集,通过专题授课、专项学习、现场教学和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员进一步筑牢信仰根基、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中山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10月13日,2025年中山市管干部任职培训班(第二期)在中山市委党校正班。受访者供图

培训班学员、阜沙镇党委副书记张涛坦言,正在开展的学习培训让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系统、深入地认识。他表示,“百千万工程”是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在阜沙镇,他们已经将各村居发布通知的大喇叭变身普法宣传新阵地;将聊天纳凉的榕树头变成调解家长里短的“议事厅”;将综治中心打造成老百姓遇到问题想找个说法的好去处,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经过三年持续努力,阜沙镇基层善治已初见成效,接下来将继续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立足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锚定‘强、美、治’目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培训班学员、中山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伟学习后表示。在他看来,火炬高新区要抢抓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机遇,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百千万工程”的先锋阵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与深中通道区位优势,加快深中合作创新区和“湾区三谷”建设,补齐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整备一批成熟产业用地,招引、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火炬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市域、乡域、路域、水域环境整治,加速推进香山大桥“一江两岸”规划打造、孙文东路商业元素提升、人才公园至火炬段区域升级等工作,带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整体提升。

培训班专题授课现场。受访者供图

培训班学员、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宝龙谈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课程学习令他深受触动。他表示,近年来,中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水污染治理,直面“治水”之难、任务之重、长远之效、发展之困,闯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新路。如今的岐江河畔,微风拂过澄澈的水面,市民沿滨水步道悠然漫步,沿岸的夜市一派繁华。作为中山的母亲河,岐江河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旅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鲜活载体,在系统性规划与开发中持续释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魅力。

“中山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培训班学员、团市委副书记熊晶学习后表示,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也是一座“青春之城”,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5.44%,位居全省第三。她认为,城市因青年而兴,中山应进一步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坚持青年人才发展优先理念,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喜欢中山、选择中山、扎根中山,推动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城市读懂青年、青年拥抱城市,实现“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良性循环。同时,中山应根据产业特色,积极培育以青年潮流为导向的新经济业态,为青年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良好生态,并深度挖潜中山独特文化内涵,大力举办音乐会、运动赛事、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成为青年与城市联结的纽带。

更多学员表示,格外珍惜这次宝贵的“充电”机会,潜心研学、互鉴互促,努力把系统的理论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破解中山发展难题、推动改革攻坚的实战能力。在后续课程学习中,他们将努力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履职本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此次培训还特别强调,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学员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涵养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学员们表示,这也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和思想洗礼,通过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相结合,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