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携手并进,孝敬父母、养育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钟爱一生!我们做到了!宣誓人……”10月19日,2025年中山市“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人寿”长者集体婚礼活动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

20对长者夫妇重温当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时刻,分享爱情故事和家风家教故事,感动了在场很多观众。“想当年,我们花了5块钱置办了一桌好菜,双方家长吃顿饭就结婚了。今天党和政府为我们重新举办了仪式,我们感到很幸福。”参加活动的娟姨如是说。
20对长者夫妇重温美好时刻
上午10时,活动开始,20对携手走过半个世纪风雨的长者夫妇,再度重温当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时刻。伴随着欢快喜庆的音乐,他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与从容,缓缓踏上红毯,郑重宣读婚书。从青春年少的青丝,到经历岁月沉淀的白发,在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常中坚守初心。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生动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真谛。

今年79岁的娟姨和77岁的吴伯分享了他们教科书级的爱情故事。娟姨甜蜜地说,两人是在民众街道长大的。吴伯年轻时是隔壁村里的拖拉机手,工作负责、开拖拉机的时候格外帅气认真,一来二往,二人通过自由恋爱结了婚。甜蜜的生活刚刚开始,为了事业和发展,二人婚后却经历长达十几年聚少离多的生活。“我们是1966年结婚的。1968年丈夫参军报国。在部队服役7年后复员,他被分配到石岐从事运输工作,而我在民众的老家耕田、照顾两家老人和孩子,直到1981年才带着一双儿女到石岐相聚。10多年来,虽隔两地,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从没想过分开。”娟姨提起过去的苦日子却一脸甜蜜。

在女儿吴丽芳的童年记忆里,父母虽不常说“爱”,却用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爱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物质生活不如现在好。为了供我和弟弟读书,爸爸妈妈特别辛苦。他们说,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成才,吃咸鱼白菜也要支持。”让吴丽芳感动的是,1981年父母把孩子带到石岐发展后,每个周末,他们一家都风雨不改地回到民众看望爷爷奶奶。“当时的交通工具不发达,我们转车又到渡口坐船,每周都折腾1个多小时来回,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二老从不说教,却让孩子们懂得,家人是要互相担当的。
“感谢党和政府,弥补了我们的遗憾。”娟姨笑眯眯地说,“今天我第一次化妆,女儿和工作人员为我们张罗前后。如今能看到儿孙健康幸福,祖国繁荣昌盛,过去的苦也算值得了。”
持续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
当天上午,市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共同拉开我市2025年“敬老月”活动序幕。
记者现场了解到,今年10月是全国第16个“敬老月”,我市计划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围绕强化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开展关爱慰问、健康普及、养老服务、精神文化、权益保障等系列活动。除了当天的集体婚礼外,10月20日还将举办全市长者太极拳、八段锦展演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不断完善老龄政策体系,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02家,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域覆盖;累计完成136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从细节处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让“家门口”养老更贴心、更安心。持续深耕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升级,推动服务从“有”向“优”跨越,创新打造“香山长者饭堂”服务品牌,建成133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累计助餐625万餐次,用“舌尖上的温暖”守护长者的舒心岁月。

今年,我市还成功获批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全省唯一试点项目地级市,通过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上门照护,让失能半失能长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服务。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社会组织党委专职副书记吴苑菲表示,下一步,市老龄办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全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大居家适老化改造普及力度,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服务供给,不断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