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山东环高速公路项目香山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随着最后一对斜拉索张拉到位,香山大桥全桥240根斜拉索全部安装完毕。作为国内跨径最大、桥面最宽的公路用双层桁架梁斜拉桥,香山大桥已成功挂好所有“钢铁力弦”,为接下来主桥合龙做好准备。

当天上午10时,秋风猎猎,距离水面50米高的香山大桥桥面一派忙碌,已安装完成的斜拉索在风中如挺拔的银柱。现场正紧锣密鼓地检查设备、调试参数,为合龙段吊装做足准备。
“我们安装斜拉索,就像给钢琴调音,每根索的‘力道’都得精准,合在一起大桥才能受力均匀。”项目副经理李昆星表示,在斜拉索安装时,团队搭建了“监控发指令、现场来执行、数据回反馈”的闭环,就像给施工装了“导航仪”,每一步都不偏航。
同时,项目团队还攻克了不少难题: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索体太长容易扭转,就像长绳子拎起来会打转。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提前用BIM模型“预演”施工,相当于先在电脑里把安装过程走一遍,找出风险点;实际张拉时又用智能系统,靠精密压力传感器和频率法双重“把关”,把每根索的拉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确保大桥整体受力始终处于“最舒服”的状态。

香山大桥作为国内跨径最大、桥面最宽的公路用双层钢桁架梁斜拉桥,它的斜拉索系统既是“大块头”也是“精细活”,规模和技术标准都走在行业前列。全桥240根斜拉索,好比大桥的“240根筋骨”,其中最长的一根约477米,单根最大重量达74.5吨,相当于50多辆普通家用轿车的总重量。
要让这些“大筋骨”既精准又耐用,项目建设团队在材料和工艺上下足了功夫:选用的平行钢丝抗拉标准强度达1860MPa(兆帕),其承重能力是普通建筑用钢的五倍多。工艺上,团队还创新采用“基准丝控制标准丝”技术:先做出一根精度极高的“基准丝”当“标尺”,再用它统一校准所有斜拉索的钢丝,从根本上消除了温度变化导致的索长微小误差,给大桥的长期安全上了一道“保险锁”。
“斜拉索全部装完,意味着香山大桥的‘核心受力体系’已经搭成,现在大桥能稳稳‘站’住了。”项目总工程师吴玉贤说。眼下,项目团队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合龙段吊装准备中,这是“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建设团队将紧盯合龙目标,精心安排每一步,力争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合龙,确保香山大桥按期通车。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