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所教培机构,如何为中职生开启“逆袭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中山+

“老师,这道数学大题还是有点不明白……”10月22日,中山南区金榜提名培训学校的走廊上,17岁的夏成鑫攥着错题本追上老师,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这个曾在课堂上走神、被贴上“差生”标签的男孩,如今总是最早到教室,睡前还要巩固一遍当天的知识点。

“我想考公办大专,努力一把说不定还能冲上本科线。”他的声音带着少年的笃定。在这所被家长视为“中职生跳板”的机构里,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社会还在讨论“中职生的出路在哪”时,这里的年轻人正用笔尖和汗水,改写着命运的轨迹。而他们的“逆袭”,不仅始于一个个被“看见”的瞬间,更源于一场场精准而温暖的托举。

“我曾经以为自己会浑浑噩噩到毕业”

夏成鑫的改变,始于一场“被现实敲醒”的顿悟。

读中职前两年,他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和同学交头接耳,曾以为自己会浑浑噩噩到毕,然后随便找个工厂打工,直到有一天,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说:“你们现在混日子,将来日子也会混你们。”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这个迷茫的少年。

学习中的夏成鑫(右)。受访者供图

按照多数中职生的轨迹,第三年本应进入实习阶段,但夏成鑫选择了另一条路——参加高职高考。为了找到合适的备考机构,父亲带他跑了中山城区的多家培训机构,最终在金榜提名学校停下了脚步。“小班制能让老师顾及每个学生,全日制管理也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备考。”让父子俩心动的,不仅是教学模式,更是这里的升学率:2019年至今,平均每年有超九成学生考上公办大专,累计超百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夏成鑫第一次真切意识到,本科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任务不过夜”的规矩,每晚睡前都会背诵英语单词。短短两个月,他的成绩就提升了130分,距离梦想越来越近。

学习中的梁佩彤(左)。受访者供图

与夏成鑫的后知后觉不同,17岁的梁佩彤从踏入中职校门起,就攥紧了升学的念头。“中职课程比较杂,语数英根本没法深耕。”她偶然从母亲朋友口中得知金榜提名学校专注高职高考辅导,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母亲来实地考察,在看到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后,当即报了名。“这里没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人偷偷玩手机,所有人都在为目标而努力。”说这话时,梁佩彤眼神发亮,仿佛一幅全新的人生画卷正缓缓展开。

星光不负赶路人,两个月超100分的提分幅度,让梁佩彤冲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心愈发坚定:“专业我都想好了,就选计算机。”

“他们不是学不好,而是被贴了太久的标签”

夏成鑫与梁佩彤的蜕变,并非孤例。在金榜提名学校,每个从迷茫走向笃定的少年背后,都站着一群懂教育、更懂孩子的引路人。

“中职生刚来的时候,要么像刺猬一样防备,要么像泄了气的皮球。”从事高职高考教育4年、带过近50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吴心淇,太懂这些孩子的敏感,“他们不是学不好,而是被贴了太久‘差生’的标签,连自己都信了。”

他的“教学秘诀”很朴素:除了用专业扎实的教学夯实基础,更注重用耐心与鼓励重建学生的自信。当“我能行”刻进日常,学生们的改变便悄然发生:他们开始主动问问题,课后围在老师身边不肯走;曾经沉默的课堂,渐渐有了此起彼伏的答题声。更有学生主动学到晚上11点,直到宿管阿姨多次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更让吴心淇动容的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恩。有学生在考试后,拿着自己的衣服挨个找老师签名;也有学生考上大学后,特意回来探望老师;两年前,一位考上本科的学生,更是为每位老师绘制了专属漫画,装裱后亲自送到学校,如今这些画作仍摆在每位老师的办公桌上。

学生赠送的画被老师收藏着。记者 付陈陈 摄

摆在吴心淇桌上的是一风景画,每每看到那幅画,他总会想起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短暂却炽热。而画中“天高任鸟飞”的意境,也映照着他学生们的期许——无论起点高低,只要肯奋力振翅,终能穿越阴霾,飞向属于自己的辽阔天空。

“成为托举的那双手,让他们看见更远的光”

教室里的点点微光,既源于师生的双向奔赴,更扎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土壤。

广东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2025年,全省报考高职高考的学生约20.3万人,较去年增长约3%。中山每年约3万名学生投身高职高考,2025年升学率达68.1%,同比微降2.8%。从这两组数据的波动中不难看出,竞争正愈发激烈,升学路径也面临更多挑战。

而这些,翁炯烽早在5年前创立金榜提名学校之初就已预见到。彼时,国内职业教育改革浪潮兴起,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矛盾:中职生的升学需求日益迫切,但专业的升学指导与教学服务却严重短缺。于是,他放弃了迪拜的高薪工作,回国创办了这间教育培训机构,专注于为中职生、中考复读生提供升学规划与教学辅导。“正如金榜提名的‘提’字所蕴含的托举之意,我们想做托举他们向上的那双手,托举他们冲破偏见的藩篱,看见更远的光。”

从东区首个教学点,到南区集教学、住宿为一体的独立校区,五年来,翁炯烽始终坚守两个核心原则:30人以内小班制,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被关注;全职师资团队,杜绝“考前换老师”的行业乱象。

机构的温度藏在更细微处:宿舍24小时有宿管在岗,深夜学生生病,宿管会第一时送医;饭堂每周更新菜单,还能为过敏学生定制特殊餐食;教学楼的“校长信箱”,每张纸条都由翁炯烽亲自回复,哪怕是“希望饭堂多加一份青菜”这样的小事,他也会认真落实。

更让家长认可的,是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去年中考后,翁炯烽开了多场直播,解读职教政策、预估分数线,镜头前的他耐心解答每个问题,直到深夜才下播。“很多家长不懂政策,孩子考了分数也不知道该报什么学校,我们多做一点,他们就能少走点弯路。”

面对市场上无资质小机构的分流冲击,翁炯烽始终坚守办学底线:办学许可证公示在显眼位置,定期开展消防检查,教师资质全部公开,还设立了监管账户保障学生权益。这份坚持,收获了更多口碑——去年三成学员来自外地,甚至有汕头的学生坐高铁赶来报名。

教室里,怀揣梦想的学生们仍在伏案苦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映出坚毅的轮廓。当一所所机构用专业和温度托举梦想,这些曾经被低估的青春,正用最努力的样子告诉我们:没有哪朵花,注定要开在角落。谓“逆袭”,不过是有人愿意递来梯子,而他们,从未放弃向上爬。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