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桥底下又脏又乱,堆满垃圾,路过都要捂着鼻子。现在好了,建成了这么漂亮的公园,我们天天带孙子来玩,晚上还能跳广场舞!”10月9日下午,站在焕然一新的东凤镇西罟步村爱民塘党建文化长廊前,村民李伯赞叹道。这个华丽蜕变,生动地诠释了市纪委监委“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使命担当。

监督下沉破难题
昔日“死角”焕新颜
桥下空间长期存在的环境顽疾与利用短板,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针对桥下空间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堵、管理难、影响人居环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打开围蔽、还空间于民”“科学规划、利民便民”规划要求。
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实地督导。市纪委监委集中整治办到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听汇报、压责任,推动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实施三级工作机制。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将桥下空间整治作为日常监督重点,通过实地调研、列席党组会、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推动市交通运输局切实履行行业主管和项目牵头职责,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东凤镇纪委将桥下空间治理列为重点监督项目,构建“纪委督办+部门主责+村居落实”责任链条,聚焦规划、资金、质量、管护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嵌入式监督。
监督推动,首在破解资金瓶颈。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紧盯项目源头活水,推动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并设立全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专项资金。截至2025年9月,东凤镇已建成高品质桥下空间利用项目5处,总面积2.6万平方米,惠及周边数万居民;伯公、民乐、吉昌项目获得市交通运输局拨付的市级资金补助339.68万元,实现社会效益与资金效益的双赢,为盘活闲置低效空间提供了“东凤样本”。
监督协同,重在疏通项目梗阻。在市纪委监委的统筹指导下,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与镇纪委同向发力。一方面,督促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深入东凤镇施工一线,现场协调解决镇街反映的困难;另一方面,东凤镇纪委坚决扛起属地监督首责,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桥下“脏乱差堵”问题,压紧压实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动“科学规划、系统治理、长效管控”的治理路径落地见效。
监督攻坚,成在打破权属壁垒。面对桥下空间用地协调这一核心难题,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将之列为重点督办事项,推动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主动与广珠西线高速、广中江高速等权属单位进行专题协调。经多方努力,最终促成相关单位免费开放桥下空间用地,为东凤镇3个社区项目的加快落地扫清了最大障碍。此举成功将桥下“灰空间”蝶变为服务群众的“金角银边”,实现了城市品质提升与民生幸福加码的双赢局面。

功能赋能惠民生
“边角空间”变“幸福载体”
“群众满意不满意”,始终是市、镇两级纪委监督工作的核心标尺。在联动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与村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桥下“民生综合体”,让惠民成果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家门口就有篮球场啦!打球方便多了。”在永益村新建篮球场上,村民李先生兴奋地说。在东凤镇纪委监督推动下,十水线、广珠西线桥下建起多个运动公园,东和平村1600平方米党群健身公园成为村民休闲新去处;永益村村民自发筹资60余万元建成了2000平方米多功能体育空间;西罟步村约1万平方米的爱民塘党建文化长廊,集党建宣教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吉昌村针对市纪委监委指出的“脏乱差”问题立行立改,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企业筹资超10万元铺设的石板路已完工,多功能空间蓝图正加快实现。
“垃圾堆变成小公园,空气好了,心情也舒畅了!”伯公社区王阿姨在新建的绿化带旁散步时感慨道。伯公社区项目已种植乔木640棵,绿意盎然;民乐社区计划投入400万元打造的2.6万平方米桥下体育公园蓝图获专家认可;安乐村启动的南沙港铁路桥下综合提升工程,面积约80亩,投入1000万元,致力于打造运动生态融合的“绿肺”,为乡村旅游添彩,群众充满期待。
“得益于桥下空间的改造升级,周边地块‘边角料’也租出去了,村里有钱办更多实事了!”东和平村村干部高兴地介绍。东和平村集体巧用周边零星地块,成功引入电车充电站项目,年增收8.4万元;完成4块荒地整治,释放空间16600余平方米,“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的承诺掷地有声,村民真切感受到监督亮剑给基层治理带来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5年以来,东凤全镇利用桥周边闲置空间已新建或改造停车场49个,新增停车位5694个,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规范了静态交通秩序,提升了群众出行体验。

聚焦民生强功能
惠民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在市纪委监委的强力推动、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和东凤镇纪委的持续跟进下,东凤镇按下桥下空间治理“快进键”,一批批曾经被遗忘的“城市伤疤”正加速蜕变为功能多元、环境优美的“活力场”和“幸福园”。更有2处大型改造项目蓄势待发,预计释放空间约2.3万平方米,未来可期。
下一步,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和东凤镇纪委将持续擦亮监督“探头”,为惠民工程保驾护航。一方面镇纪委将持续强化在建项目监督,对新申请改造项目全程紧盯,严把规划关、程序关、质量关、廉洁关,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另一方面,镇纪委继续深化成果“回头看”,对已建成项目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监督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安全运营及惠民实效,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让群众长久受益。同时,镇纪委还将会同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督促相关部门总结提炼“东凤经验”,探索更多元、更可持续的桥下空间活化利用路径,着力破解产权协调、资金保障等深层次难题,让更多“边角空间”变身“民生亮点”。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