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广东新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缀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鎏金光泽。随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3台联合收割机轰鸣启程,在金黄田野间展开“拼速度、比质量”的巅峰对决,中山市2025年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稻田里“铁牛”现场比武
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稻田被划分为3个竞赛地块,每块田中各停放着一台联合收割机。随着比赛开始,3台联合收割机组成“钢铁方阵”缓缓驶入金黄稻田。只见经验老到的参赛农机手们熟练挂挡调速,双眼紧盯仪表盘与田间作物,操控割台平稳推进。他们在保持发动机额定转速的同时,还根据水稻成熟度、田间湿度灵活调整振动筛角度等关键参数,力求收割全程精准高效。

稻田边,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市农科推广中心”)的裁判团队早已严阵以待。他们手持计时器,目光紧紧追随田间穿梭的“铁牛”,全程记录作业情况。待规定区域收割完毕,裁判们立刻携1平方米不锈钢框架、小簸箕和铲子走进田间,细致清理散落的谷粒并称重核算,精准统计每台农机的作业损失率。
“此次比武第一名的机收损失率仅1.53%,远低于全国行业标准。”市农科推广中心农机站站长肖冬梅介绍,机收损失率与作业机具、机手技能、禾苗长势、田块条件密切相关,是对农机手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经过激烈比拼,有着多年农机从业经验的伍海宁凭借精湛技艺摘得桂冠。前几年,他始终抱着“学技术、练本领”的心态积累经验,过硬的技能也为他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最近正是晚稻收割高峰期,接下来连续10天,我要赶往民众、南朗等镇街,帮周边农户抢收水稻。”谈及后续安排,伍海宁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中山早造水稻机收损失率
低于行业标准
“中山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2.01%,较上一年度提升0.56个百分点,农机化发展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金敏透露,今年全市早造水稻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78%,大幅低于全国行业标准。
“机收减损不仅能引导机手规范操作流程、提升作业精准度,还能从源头守住粮食收获底线,确保水稻颗粒归仓。”市农科推广中心主任叶树才介绍,此次大比武核心是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通过以赛促学、以赛提能,推动农机手精进操作技能、比拼作业质量、降低收割损耗,让“精细收获、节粮减损”真正成为农业生产全行业的自觉行动。
赛事间隙,稻田边的“减损课堂”同样热度不减。市农科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围绕水稻完熟期判断、倒伏作物收割技巧、机具日常检修调试等核心内容,详细讲解“根据倒伏角度调整作业方向”“潮湿天气延后作业防堵塞”等实用技能,助力农机手将“赛场经验”快速转化为“田间实效”。同时,活动现场还同步开展新机具展示推广,水稻育秧流水线、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新型拖拉机、旋耕机等设备集中亮相,完整呈现水稻耕种收全流程机械化作业。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山市联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授牌仪式,该中心为中山市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据悉,近年来中山已成功培育1家省级、2家市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此外,还成立了18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6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农机安全生产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纪录。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