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十五运会滑板项目在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收官,广东队斩获3金1银1铜,其中3枚金牌选手和1枚铜牌选手全部来自中山,陈烨、邹明珂、潘家杰包揽男子碗池、女子碗池和男子街式三项冠军;郑好好以83.47分获得女子碗池项目铜牌。
记者了解到,四位选手中,陈烨、邹明珂均是陈烨父亲陈玩钦一手培养的学生,郑好好也由陈玩钦启蒙,输送至省队。陈玩钦这位前音乐老师辞去工作,先后为儿子建造了两个专业训练场,不仅培养出了亚运冠军,还助力多名学生登上了省级领奖台。这背后,是中山民间自发的培育热情,是少年们学业与训练双线拼搏的汗水,也是一座城市对新兴运动的默默支持。

中山三名选手
包揽3项冠军
十五运会滑板项目吸引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支代表队、60名运动员参赛,集中争夺男子碗池、女子碗池、男子街式、女子街式四个小项的冠军。
女子碗池决赛中,首次参加全运会的13岁中山滑手邹明珂,在前两轮中分别获得81.05分和84.50分,排名第二。决定性的第三轮,她选择了翻板动作飞越“火山”道具,最终以86.92分实现反超夺冠;另一位中山滑手郑好好则以83.47分获得铜牌。
邹明珂5岁开始练滑板,是中山市沙溪中学初二(15)班的学生。“平时白天上课,晚上训练,作业只能第二天早上写,特别累,最近请假不上课还挺开心的。”这位在外人看来心态超稳的小将,觉得自己夺冠不是因为技术好,而是别人没发挥好。
邹明珂是全国赛事的常客:2023年全国滑板锦标赛第三名、2024年全国滑板锦标赛第三名、2025年全国滑板锦标赛第五名。沙溪中学校长肖林森告诉记者,邹明珂不光竞技水平高,学习成绩也不错。为了不落下课程,邹明珂总是在下午训练结束后立刻赶回学校上课。满中国跑比赛的路途,也成为她争分夺秒的“移动课堂”——在轰鸣的高铁车厢里,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她潜心自学,将碎片时间转化为汲取知识的宝贵机会。这份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管理和自律精神,让她在学业上也同样出色。上学期末,她以优异成绩荣获年级“学习标兵”称号,更获得“英语学霸”桂冠。
完成全运会首秀后,邹明珂打算给自己放个小假,休息一段时间。“这次全运会最大的收获是鼓励我更进一步。”邹明珂说,她的目标是继续精进技术,多去国外参加比赛。
男子碗池决赛中,杭州亚运会冠军陈烨,夺冠之路同样充满竞争。在第二轮失误,比分一度落后的情况下,他凭借最后一轮的高难度动作获得87.23分,锁定胜局。赛后陈烨坦言:“在广东家门口参赛,压力更大,能感受到参赛运动员整体实力强劲。”
谈及未来规划,将满18周岁的陈烨表示了对大学的向往:“滑了这么久,有点期待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感觉,但也想继续拼奥运资格赛,所以还没想好。”
男子街式冠军被25岁的中山选手潘家杰获得。当天他完成了两个“大招”:“两个动作已经练了三四年了,从没有百分百地把握。受过很多伤,走过很多路,今天终于圆梦了。”他说,这是他十年来最满意的一次比赛,他鼓励年轻选手保持热爱:“小朋友们都很厉害,滑板最重要的是心态——怎么开心就怎么去玩。”
潘家杰2000年6月出生于中山,2014年开始接触滑板运动,他的职业生涯足迹遍及佛山、广州、惠州等地。2018年,他在“原力街头”滑板公开赛中斩获首个全国冠军,之后多次获得全国赛冠军,并在十四运会上收获银牌。
今年12岁的巴黎奥运小将郑好好也出生于中山,她8岁跟随陈玩钦在中山练滑板。在陈玩钦的印象中,初练滑板的郑好好与其他学员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她摔跤了也会疼也会哭,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也会哭着找妈妈。”不过,郑好好的坚持和热爱却让陈玩钦由衷称赞,“其他学员一周训练一两次,她每周来训练三到四次,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2022年11月,郑好好的妈妈为了让女儿得到更系统的滑板训练,从中山搬到惠州居住。

陈烨父亲自建训练场
成为冠军“成长摇篮”
十五运会决赛当天,陈玩钦在现场指导、观看,全程见证陈烨和学生夺冠。“压力不比参加亚运会、奥运会小。”赛后,他连连说紧张:“现在获奖了,很兴奋,很高兴,其实,这个过程还是挺难的,很多人摔倒受伤,要看他能不能继续向前冲。”
陈烨出生于2008年,籍贯广东中山,现效力于广东省滑板队。
2016年8岁那年,陈烨在商场的货架上看到了滑板,试玩后爱不释手,从此父子俩便和滑板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玩钦为了陪伴儿子练习滑板、参加比赛,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开了古滑滑板店。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陈玩钦也从此前完全不懂滑板的人变成了陈烨的最佳教练。随着陈烨技术不断提高,没有场地成为最大的障碍,陈玩钦克服重重困难,耗费巨大的心血与资金,亲自动手在租用的旧厂房中建了一个滑板碗池场地供陈烨平时训练,也为热爱滑板的其他学员提供了练习场所。
颇有天赋的陈烨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19年,陈烨进入广东省滑板队;2020年获得全国滑板锦标赛男子碗池第二名、广东省滑板锦标赛男子碗池第一名;2021年作为全运会碗池决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获得银牌;2022年获得国家集训队选拔赛冠军;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中获得冠军,成为中国滑板在亚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获得者。
2022年,陈玩钦设计建造了一个约900平方米的新板场。新场地包含了基础区、碗池区和垂直大U区,为陈烨和俱乐部学员开展系统、⾼质量的滑板培训提供了有力的场地基础。陪伴儿子成长的同时,陈玩钦从一个滑板的爱好者历练成了一名出色的滑板专业教练,目前在广东省队负责儿子陈烨的训练,同时还将一手带出来的邹明珂、郑好好等送入了省滑板队。
2025年,陈玩钦出任中山市滑板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负责中山滑板队的建设。11月12日,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和陈烨还在惠州体校训练。“陈烨、邹明珂、郑好好都曾在中山接受启蒙训练,但之前中山没有滑板运动员队,这些滑手先后注册为惠州运动员,为省为国争光。”陈玩钦说,与周边地市相比,中山在滑板场地设施和滑板运动员培养方面资源不足,今后将和大家一起致力于打造中山市滑板运动队。

中山滑板生态:
潜力与挑战并存
滑板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时尚运动,深受年轻人喜爱。
蹬地、前冲、飞起、转身……每天夜幕降临,位于紫马岭公园南门的紫马岭滑板场内,一群滑板爱好者脚踩滑板,在此巩固新学的招式,交流学习新招,突破自身水平。
据统计,中山滑板运动员和爱好者数量超8000人,然而,中山目前滑板场地数量较少,仅有2个基本符合基础训练要求的场地,场地与运动员比例严重失衡。同时,现有场地设施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中山市滑板运动协会今年1月成立。据协会秘书长介绍,协会目前注册的中山滑板运动员有40多名,通过参与2025年中山市青少年滑板挑战赛和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滑板赛锦标赛,来自古滑俱乐部的火琇实、蔡翊桐、黄靖童、麦梓熙以及其他各俱乐部共12名小滑手将组队训练,全力冲击即将到来的2026年省运会。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体育局安全保卫科科长唐永辛在今年的中山两会期间,曾提出《关于巧用人才公园建设大型场馆打造中山滑板之城的建议》提案。他建议中山加强滑板运动员的培养及梯队建设,通过举办培训、选拔等活动,挖掘和培养更多优秀滑板运动员;同时建议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中山人才公园等关键区域,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滑板场地,合理规划场地规模及设施配置,以满足滑板爱好者的需求。
中山市滑板协会会长谭海沅表示,作为一项户外极限运动,滑板在中国开展的时间不算长,滑板少年的成功是家庭和体育职能部门共同发力推动的结果。协会正与中山本地学校、俱乐部合作,挖掘有潜力的滑板苗子,推动中山滑板运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