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片区·南朗街道丨“漏斗式”解纷成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鲜活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16 来源:中山+ 翠亨片区新闻联络处

秋日午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茶东村的茶东公园清风拂面,清代古建筑与儿童游乐设施相映成趣,老榕树下的石凳上不时有村民闲谈休憩。这座村民日常的休闲中心旁,矗立着中山市首个村民小组级综治中心,驻守着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这正是南朗街道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的生动缩影——目前已构建起“街道—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架构,街道综治中心联动18个村(社区)综治中心,织就全覆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让群众办事难题实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近期,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聚焦“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以《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为主题,大篇幅报道了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多元解纷机制的探索实践。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跟进,深入一线实地探访。

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茶东村。记者 王云 摄

村民有困难
家门口就能解决

“建立村民小组级别的综治中心,就是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茶东村综治中心调解员陈炳军的话,道出了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的核心初衷。在南朗街道,这样扎根基层的综治服务点位,正成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记者注意到,茶东村的平安议事厅就设在公园旁的综治中心内,与村委会就近办公,这里也是村民矛盾化解的“第一现场”。“公园是村民常来的地方,我们先营造舒心氛围,让大家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沟通。”南朗街道平安法治办副主任郑华锋介绍,议事厅里,民事纠纷处理流程、治安调解规范与陈氏家规上墙公示,村民、调解员及各方代表围坐一堂,许多矛盾就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悄然化解。

村民、调解员和各方代表坐下来耐心讨论。记者 王云 摄

村民遇到的纠纷多为土地权属、邻里相处等常见问题,也不乏婚姻家庭、日常琐事等各类诉求。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矛盾,茶东村综治中心搭建起多方协调机制,让每一类问题都能找到“专属解法”:村长在中心二楼值班值守,第一时间介入家长里短的简易纠纷;邻里发生矛盾时,网格员、乡贤、公安干警共同参与调解,用乡音乡情拉近距离;遇到复杂的土地纠纷等专业问题,村法律顾问现场普法、梳理权责,给出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

“村长先做心理疏导,口头调解无效就用协议书形式固定意见,仍有分歧就借助警务资源依法疏导。”陈炳军介绍,不久前,村民陈伯发现村口道路在上下班、上下学时段经常拥堵,容易引发口角冲突,便向综治中心建议设置栏杆或违停标志。接到诉求后,中心迅速召集交警、村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议,很快拿出优化方案并落实;此前村民反映的停车规则不完善问题,也通过这样的多方联动顺利解决。“提出的诉求能被重视、一起商量,心里很踏实。”陈伯的点赞,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如今在南朗街道,无论是村民的日常诉求,还是务工人员的急难愁盼,都能在就近的综治中心找到解决路径。“以前有困难也怕麻烦,现在知道有综治中心,直接过来就能反映,很快就有部门对接处理。”一位在马鞍岛务工的工人说,这样的“家门口服务”让他们倍感安心。

三级综治中心架构
打通矛盾化解全流程

村民诉求能在家门口解决,背后是南朗街道“街道—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综治中心架构的坚实支撑。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南朗街道构建起全覆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靠前,打通矛盾化解全流程,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

作为中山市面积最大的镇街,南朗街道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分散,以往存在矛盾化解“层级多、流程长”的问题。三级综治中心架构的建立,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的村民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治理格局:街道综治中心作为“总枢纽”,统筹协调司法、公安、民政、人社等各类资源;18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作为“中间节点”,承接街道指令、联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级综治中心作为“神经末梢”,第一时间收集诉求、初步化解矛盾,构建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闭环体系。

中山市第一个村民小组级的综治中心位于南朗街道茶东村。记者 王云 摄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南朗街道还创新综治中心点位设置,让治理更精准高效。各个区域根据实际需求优化服务功能:在城中村聚焦邻里纠纷、租房矛盾,强化网格员与社区民警的联动;在偏远村落侧重土地权属、生产经营纠纷,邀请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定期驻点;在城乡结合部突出治安防控与法治宣传,提升群众安全意识。这种“一区一策”的设置,让三级架构不仅能“兜住”所有矛盾,更能“化解”好各类问题。

为让矛盾化解更高效,南朗街道还推广“访调对接”“带案下村”工作法,构建“漏斗式”解纷模式。“根据群众诉求,我们精准派驻对应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能让问题解决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南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镇介绍,比如遇到宅基地纠纷,就协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进驻接访;涉及婚姻家庭矛盾,就联动民政、妇联等力量参与调解;碰到劳资争议,人社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通过这样的精准对接,98%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在初次调解中得到化解,98%的村民诉求能在村级层面妥善解决。

在矛盾化解过程中,南朗街道既讲法理,更有人情味。针对村社群众相互熟悉的特点,各级综治中心广泛吸纳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热心群众加入调解员队伍,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懂乡规民约,善于用拉家常的方式倾听诉求、情理兼顾。“很多邻里矛盾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心里有个疙瘩,乡贤出面说几句公道话,再讲讲道理,疙瘩很快就解开了。”郑华锋说,这些“本土调解员”成为化解矛盾的重要力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更维护了邻里和睦、乡村和谐。

茶东村村民日常的休闲中心。记者 王云 摄

如今,南朗街道各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不仅硬件设施完善,更建立了标准化的矛盾化解流程:村民诉求一经提出,由村民小组级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简易矛盾当场化解;复杂矛盾上报村(社区)综治中心,联动相关力量协调处置;重大矛盾由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启动多部门联合调处机制。整个过程全程记录、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黄镇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向综治中心反映、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主动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已成为群众共识。南朗街道三级综治中心的实践,正是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在中山的生动体现,通过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建设安全稳定、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出品】翠亨片区新闻联络处(翠亨新区、南朗街道)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