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空气来袭,生鱼如何温暖过冬?记者实地探访→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中山+

受强冷空气影响,今天(11月18日)中山出现明显大风降温天气,19日中山最低气温将至12℃。面对“断崖式”降温,作为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水产养殖业如何应对?记者走进位于三角镇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进行实地探访。

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 记者 李鑫 摄

为生鱼苗构筑“温暖屏障”
守护最佳上市时机

在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的B5塘,工人们正迎着寒风,手脚麻利地为鱼塘打下覆盖塑料薄膜前的“地基”。不远处,已完成覆盖的B1塘宛如穿上了一套完整的“透明铠甲”,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微光。从寒风凛冽的室外踏入棚内,一股温润的暖意扑面而来,墙上的数显温度计清晰地标示着“25℃”。

“冬棚内外温差能达到10℃以上。水温一旦持续过低,生鱼的摄食量会急剧下降,生长几乎停滞。”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吕越有给记者算了一笔关键的时间账:B1塘中这批平均规格仅150克的鱼苗正处于生长黄金期,若不搭棚保温,任由其在低温中缓慢生长,原计划明年6月的上市节点将被迫推迟至八九月份。“这不仅会打乱销售节奏,更会显著增加养殖成本和风险。”

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吕越有。 记者 李鑫 摄

吕越有进一步介绍了搭建冬棚的两大核心目的:“首要是预防疾病。水温骤变易导致鱼类应激,免疫力下降,爆发水霉病、烂身病等低温期常见病的风险大增。其次,就是为了保障正常的养殖节奏,维持鱼苗稳定的摄食与生长速度。”这层看似单薄的塑料膜,已成为连接当下科技投入与未来市场收益的重要纽带。

准备使用的冬棚材料。记者 李鑫 摄

冬棚搭建+投喂量调整
“过冬”不是简单一盖了之

然而,生鱼的“过冬”策略,并非简单地“一盖了之”。与一些水产养殖品种不同,生鱼养殖何时盖棚、何时不盖,盖棚后如何调整鱼食投喂频次和数量?如何调节水质和处理虫害?都是一门基于市场规律的精准科学。

接受采访时,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传敬向记者道明其中的决策逻辑:“这完全取决于生鱼的生长周期与预设的上市计划。”他指向远处几个未搭棚的鱼塘解释道,“那些塘里的生鱼,养殖周期已近15个月,我们不仅不盖膜,反而需要利用低温延缓其生长,以更灵活地对接市场。而眼前这些正在搭棚的,养殖周期仅六七个月,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必须通过盖膜保温,确保它们能‘快高长大’。”

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传敬。记者 李鑫 摄

刘传敬坦言,低温对生鱼而言并非全是弊端。“从生态养殖的角度看,适度的低温环境能抑制部分病原菌活性,鱼群反而更健康。”他话锋一转,点明了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低温期的投喂管理与水质调控做到极致。盖棚的本质,是为鱼群创造一个可控的微环境,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升养殖效率,最终保障产量与效益。”

据了解,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作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三角生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引领力量,其养殖基地占地1200多亩,生产策略与应对措施堪称区域产业的“风向标”。公司采用的“全年养殖、阶梯上市”模式,通过将生鱼养殖周期灵活分布在6至15个月之间,有效分散了自然与市场风险。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商品鱼规格标准:当池塘中达到两斤以上的生鱼占比超过60%时,即符合上市要求。”刘传敬介绍,“预计今年公司总销量将达1000万斤。目前,下一批符合规格的生鱼正集中育肥,预计春节前后即可上市,主要销往华东、华北、西南等地区。”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