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古镇试点“食堂自营”
食品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山。为进一步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用心守护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古镇镇在古镇学校和海洲第二小学试点“食堂自营”,从源头把控校园食品安全。试点推进了近两个月,有哪些经验,效果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现场:学生爱吃了,浪费减少了
“菜很好吃,我忍不住多添一碗饭!”10月24日中午,古镇学校校内食堂大厅,六年级学生小慧开心地告诉记者。小慧说,现在学校食堂的饭菜不但味道好了许多,而且品种也增多了,不够吃还可以添加。
记者在现场看到,自营食堂为同学们提供的是10元套餐,五选三,汤饭免费。当日的五个菜中,有鱼有鸡,有肉末蒸蛋、炝炒莲白。记者随机采访了5名就餐的同学,他们均表示饭菜的味道确实比试点前的好,而且每周都不重样,饭堂里也能看到厨师们现场炒菜、分餐,感觉不错。
在海洲第二小学,记者参观了学校的后堂。后堂的各类餐具陈列有序,灶台一尘不染,12名厨师和服务员正在忙碌,他们全都穿白大褂,戴防尘帽。后堂还设有一个单独的检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对所有采购进来的食材进行检测。当日的饭菜也会留样,置于冰箱中,保留48个小时。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食材检验结果。记者 卢兴江 摄
经验:运行透明,规范化管理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古镇学校在校就餐师生约2500人,其中,初中部同学在自营食堂就餐,小学部同学根据需要使用保温桶配送到教室;海洲第二小学约有800名师生就餐,小学一二年级统一配送到教室。两所学校都是今年9月1日开始试点“食堂自营”的,截至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学生们吃得安心,食品安全得以保障。通过试点,两所学校认为,全流程公开透明,规范化管理是试点成功的关键。
古镇学校校长杨晟和告诉记者,古镇学校硬件设施较好,具备“食堂自营”的基本条件,镇里今年8月决定在他们学校试点后,学校觉得时间有些仓促,不过,在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的指导下,试点工作还是如期推行。“试点近两个月,效果不错。我们认为运行全过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是至关重要。”
海洲第二小学,工作人员正在给同学们分餐。记者 卢兴江 摄
为稳步推进“食堂自营”试点工作,古镇学校和海洲第二小学一样,制定了《食堂自主经营实施细则》,确定了学校是饭堂经营的主体,负责管理饭堂财务,决定饭菜价格(全体家委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监督和考核三个食材提供商(一个负责粮油干货,一个负责蔬菜水果,一个负责肉类冻品)以及运营食堂的劳务派遣企业,让师生们吃得更好更安心。
展望:试点经验将在全镇陆续推广
干净整洁的海洲第二小学后堂。记者 卢兴江 摄
古镇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副主任胡超文说:“试点工作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试点学校的积极配合,目前进展顺利,镇教育和体育部门将科学评估,总结经验,将试点成果逐步向有供餐能力或有条件改建扩建新建学校食堂的学校推广,希望通过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稳步提升师生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向才志 终审 黄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