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 | 12门课程“秒抢”一空!中山港口镇第一季“青年夜校”受追捧

2024-02-06 中山+

“这是我选的第二门课程了。今天一下班就赶着来上课,特别充实特别开心。”2月5日晚7点30分,中山港口镇青玉立坊的党群服务中心内灯光如昼,该镇第一期“青年夜校”的春节前最后一节课正在进行,何妙芸和同班的20名青年“学生”一起,从入门开始学习毛线编织。

20名青年“学生”学习毛线编织。记者 冯明旻 摄

1月21日,港口镇团委经过15天的筹备,在镇内的青玉立坊和镇青少年美术活动服务站(中山市迪艺艺术培训中心)“青年之家”成立港口镇“青年夜校”,第一期“夜校”共开设12门课程,课程安排延续到3月8日。

青年人爱上“抢课”

“青年夜校”的12门课程,门门被“秒抢”。

为了让“抢课大战”不落空,何妙芸认真进行了准备,因为这事不仅拼手速还要拼运气,一不留神课就会被“抢”没了。“要是没有抢到课,我平时都是追剧和阅读打发晚上的时间,生活感觉有点单调。”课程还差十分钟开始,何妙芸已等候在教室,因为赶路匆忙,坐下来说话时还带点气喘,“我是做外贸工作的,上班的地方比较远,所以一下班就要赶过来。”她说,自己抢的两节课都是手工创作课,第一节课上完后就收获很多,不仅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让晚上的时间变得更充实了。

青年“学生”参加培训课程。记者 冯明旻 摄

在港口“青年夜校”第一季度的课程安排上。记者看到,夜课培训时间为1月5日—3月8日,课程有创意福字、陶艺捏塑、西点制作、毛线编织、咖啡冲煮、植物养护、手机摄影等艺术类课程,还有餐饮网络推广和流量玩法、连锁餐饮经营和内部管理等实务类课程,上课时间为周一、周四、周五的19:30—20:30,全部为公益课程,学员只需交纳上课耗材费。

第一期12门课程1月17日在港口公众号上放出报名入口后,所有课程基本上被“秒抢”。为了保障每节课程的报到率,还实施了签到机制与“补位”机制,“只要有退出名额或者是请假的名额,我们都会适时补位进去,让更多人能上到课。”据高雅文介绍,共有近300“学员”报名了第一期夜校。

在“家门口”找到“同路人”

“我想学这门课程很久了。只是很少有这样小众的课程。”同样来上毛线编织课程的吴秋怡是一名钢琴老师,上课前看到眼前放着的编织工具她两眼放光,“以前心仪这些手作类课程,只有在网上找视频自己学,没有老师手把手教,总觉得很难。这期夜校设置了很多这种手作类课程,不用到处找,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老师,和很多人一起学,氛围也很好。我还想下期课程,能带着我的女儿一起来体验,让业余生活能更丰富一点。”

手线编织课程的老师梁燕碧,在青玉立坊创立了自己手作工作室,她自学毛线编织已有十年时间,曾为拜师远赴烟台找名师学习,“要是那个时候我身边就能找到这样的学习资源,该有多好。”梁燕碧调侃说她都有点羡慕能来上课的“学生”,课堂上她更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手作心得:“只有自己动手实践了,才会发现这些手作创作并不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课程,能让大家在生活中更原意尝试,发现更多的手作乐趣,有更丰富的创作体验。

手线编织课程旨在引导青年“学生”体验手作乐趣。记者 冯明旻 摄

同样加盟到本期公益教师团队的李勇坚来自雨林文化传媒,他是餐饮网络推广和流量玩法的主讲老师,“我讲课的初衷就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更迅速地找到‘同路人’。”李勇坚说,参加同样课程的学员,大都从事同一行业,提升自己的愿望很强烈,大家有同样的“磁场”,想法接近,行动很容易达成一致。他希望能形成一个年轻人的小社团,既交流思想和业务技能,也能在线下形成合力,一起抱团做出有港口特色的美食节,甚或做出有港口特色的小吃品牌联盟。

“夜校”是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

“老师讲课生动,课程内容实践性强,还能帮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2岁的邹碧莹刚刚大专毕业,正从事餐饮服务业工作,青年夜校的免费课程她上得意犹未尽,想再找李勇坚继续学习。她说虽然以后未必会从事餐饮相关行业,她最大的期望是通过夜校“打开自己的眼界”,而不是陷于忙碌的工作旋涡中。

港口镇青年夜校第一期的课程已经进行近半,教师团队已开始构想和优化下一期的课程设置,期望新一期的课程不仅关注青年人对技能学习、文化生活、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的需求,也能整合更多本地资源,多多宣传港口本地文化。“比如加入港口镇内的一些非遗文化元素,增加课程的课时数。我们争取每季能推出一期青年夜校,适当加入技能学习课程,普惠到更多年轻人。”迪艺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史超说。

“我们期望今天的学员,未来也能成长为老师。”史超还表示,期望通过青年夜校的常态化开展,让更多年轻人工余时间、生活中有新追求、新兴趣和好去处,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提升自我、拥抱新挑战。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记者 闫莹莹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