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区街道80多名青年商家变身“防蚊哨兵”
发布时间:2025-10-15 来源:中山+

当前,正值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两热”防控关键期。10月14日上午,记者见到林迪那天,身穿黑色T恤的他正在自己经营的“日落咖啡”店忙碌。只见他手持驱蚊药水细致喷洒,弯腰检查绿植盆托是否有积水,转身又麻利地清扫角落杂物。“我对防蚊这事特别上心,因为去年我自己得过登革热,那种难受劲儿,真不想再经历。”今年31岁的林迪在东区街道花苑社区经营着一家网红咖啡,同时也是花苑社区的一名网格员。

林迪经常清理店铺周边的垃圾及杂物,保持环境整洁。记者 余兆宇 摄

去年10月,林迪被确诊登革热。“当时高烧反复,浑身酸痛得下不了床。”这期间,他也了解到,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这段特殊经历,也让林迪对社区“两热”防控非常关心,在他看来防蚊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顾客、对社区街坊的责任。因此,当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消息传来时,他不仅自觉做好店铺防蚊灭蚊工作,还主动化身为社区网格防蚊“前哨”,为社区“两热”防控出一份力。

“社区每天都对店铺周边的环境进行灭蚊消杀,我们商家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笑着说,除了配合社区的统一消杀,店里还做足了各种防蚊措施——店铺门口角落放着社区定制的驱蚊药片;室内配备了灭蚊灯,每晚会定时开启,能清理不少蚊虫;店铺里的花露水、消毒液不仅给顾客备用,也方便社区志愿者随时取用。此外,他还特地向喜欢花花草草的朋友请教,筛选出温和的驱蚊药剂,撒放在店外的绿化带里,力争多一层驱蚊防护。

林迪每天检查花盘是否有积水。记者 余兆宇 摄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林迪也会第一时间在社区微信群中反映。“之前有段时间我们发现蚊子多了一点,我在商家群里跟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反馈后,社区很快就增加了这片区域的消杀频次。”林迪坦言,不仅自己店周边的蚊子少了,周边几家商铺也跟着受益,“大家也积极起来,发现卫生黑点、蚊虫聚集点,都会在群里互通信息,比自己闷头干管用多了”。此外,他也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社区和店铺的防蚊举措,让前来的顾客可放心享受休闲时光。

在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同时,林迪的咖啡店还成了社区防蚊志愿者的暖心补给站。“社区志愿者清垃圾、做防蚊宣传时,经常要在外面跑大半天,天热的时候特别累。”于是,林迪不仅邀请他们在店铺外林荫下歇歇脚,还主动提供饮用水给他们解渴。

林迪主动问询后,为顾客手臂喷驱蚊液。记者 余兆宇 摄

在花苑社区党委书记郭晓静看来,这种青年商家与社区“双向奔赴”的默契,源于社区今年4月的一次关键尝试。当时社区成立青年商家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包括林迪在内的80多位青年商家加入其中。自此,花苑社区实现了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的“全龄”志愿管家队伍,分布在社区划分的200多个网格中。

“刚开始大家都不熟,社区组织了好多线下线上沟通会,后来慢慢熟络了,青年商家就会经常聚在一起,聊社区活动怎么搞、治理难题怎么解。”郭晓静回忆,有次社区讨论防蚊宣传的方式,征询大家宣传物料是贴海报、派宣传单,还是用A字架立牌?经过青年商家讨论后,大家一致觉得贴海报最显眼,顾客和路人都能看到,后来社区也采纳了这个建议。郭晓静笑着说:“正是这群青年商家的热情参与和灵活高效的反馈,能让社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让‘两热’防控的防线,织得更密、更牢。”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