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苑社区龙井小区,是中山市东区街道一处普通居民区。这里的房屋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被贴上“老破小”的标签。如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干净清爽的外立面、宽敞平坦的人行道、崭新的广告牌与雨棚……这个“年近四旬”的居民区,褪去了老小区常见的衰颓与杂乱,处处透着整洁舒爽。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龙井小区的“逆生长”,只是东区街道老旧小区焕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区街道深入落实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结合区域实际开展改造提升,让“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愿景成为现实。

扮靓“面子”
全域打造宜居环境
秋日午后,阳光洒满龙井街巷,烟火气扑面而来。小巷一侧,黄色作业车静静停靠,工人们在阴凉处稍作休息;另一侧,刚翻新不久的蓝色外立面格外醒目,骑摩托车、自行车的行人在平坦道路上有序穿梭。

“以前这条街的外立面乱七八糟,广告牌乱搭,再加上缠成一团的‘三线’,看着就闹心。现在不仅换了新招牌,还种上了花,看着就舒服。”家住龙井街附近的李阿姨,望着家门口逐渐发生的变化,忍不住连连点赞。
龙井街地处市政府周边核心区域,周边覆盖龙井小区、细柏山等居民区。过去,这里受外墙墙皮剥落、广告牌杂乱、雨污水管道堵塞、路面坑洼、卫生黑点多等老旧小区“通病”困扰,居民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竹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胡诗华介绍,自“百千万工程”启动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龙井街、兴龙街等重点区域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通过拆违治乱、绿化美化等举措,让老旧街道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距离龙井小区不远的松苑(横)街小区,同样隶属于竹苑社区。曾经杂草丛生的绿化带,如今变身为色彩斑斓的儿童乐园:秋千架旁加装了防摔软包,小朋友在玩具小木马上蹦蹦跳跳,连平日里最调皮的小男孩,都能在这里乖乖排队。

胡诗华说,除了儿童乐园,小区还有不少新变化:以前狭窄的单行道重新规划了停车位;破旧铁门刷上油漆“穿”上新衣;楼栋更换了新门牌,快递小哥再也不用在巷弄里绕圈找路;杂乱的“三线”被梳理得整整齐齐;锈迹斑斑的外墙也清洗得干干净净。

东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平卫在采访中表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东区街道会结合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推动城市颜值实现“大提升”。
厚实“里子”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如果说老旧小区的硬件改造是“美面子”,那么改造过程中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便是在厚实社区治理的“里子”。
“社区人手有限,只有发动大家一起参与,才能把社区建得更好、更漂亮。”胡诗华说,社区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抓手,推动环境提升从“干净”向“精致”转变。一方面,动员沿街商户参与“共建花圃”行动,在门店前打造微型景观,种植三角梅、绿萝等绿植;另一方面,创新“五台”(阳台、平台、门台、墙台、阶台)工作法,发动共建单位、党员群众和乡贤认捐认种,不仅筹集到绿植基金25116元,还认种花木约990棵,打造出11个共建花圃,让老旧小区实现“四季有绿、步步有景”。
此外,竹苑社区还将“智慧治理”融入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通过安装治安摄像头,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胡诗华回忆,去年台风期间,社区借助摄像头,联合外卖小哥与公安部门联动,仅用3小时就帮一名走失老人找到了家人。同时,社区以“社区合伙人”项目为纽带,联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社区爱心商户、志愿者,开展公益义卖、老人帮扶等活动,既美化了社区环境,也温暖了居民的心。
在松苑(横)街小区,记者看到辖区居民陈俭娜正和同小区的姐妹们义务帮邻居改裤脚。老式缝纫机发出清脆的“哒哒”声,几人在“衣”心“衣”意裁缝店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常。与裁缝店相邻的是“城市幸福加油站”,里面设有竹梦书房、楼栋长工作室、近邻议事厅、共享工具房、活动室等,这些空间都是由闲置绿化带改造而成。

全域推进
让“逆生长”带来更多宜居红利
如今,走进竹苑社区,平整的路面延伸至街巷深处,文化墙与沿街绿植相映成趣,不少居民饭后漫步其间,享受秋日的惬意时光。这片曾被“老破小”问题困扰的区域,已然大变样。
当前,东区街道以市政府周边片区为改造核心,建立“每日一督导、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工作机制,对190个需整改问题点位台账化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25处房屋外立面美化、27处违法广告拆除、28处私搭乱建清理,让该片区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

不仅如此,东区街道还聚焦城中村、老旧小区、重点街区三大类区域,探索“城改”新模式,通过空间优化激发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全域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围透绿”专项行动,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发挥社区5人小组攻坚力量,累计整改“六乱”点位超31000个。此外,东区街道还重点推进11个老旧小区改造,从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同步发力,让更多居民享受到“逆生长”带来的宜居红利。
【出品】中心片区新闻联络处(东区、石岐、南区、西区、五桂山、港口)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