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大涌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持续推进,一条串联安堂社区古村落、大涌社区清平骑楼街、南文社区田园风光并辐射红博城的“隆都特色文化风貌带”轮廓初显。10月27日,记者走访看到,大涌社区清平街骑楼改造已完成近60%,南文社区景行街农房改造已启动,两社区以差异化路径共推农房风貌提升,积极拓展农业与文商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统筹推进,连片发展激活隆都文化
大涌镇坚持“规划引领、文化铸魂、产业赋能、连片发展”路径,系统推进农房风貌提升与文旅融合。拟重点打造大涌社区清平街农房风貌带,树立“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样板。以点串线,连接大涌社区粮仓、清平骑楼街、南文“朴树下”、萧友梅音乐文化村、安堂社区三街七巷等多个隆都风貌节点,连片打造隆都特色文化风貌带,激活隆都文化新活力。
大涌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浩林表示,镇里严格对照典型培育的各项要求,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打造“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典型示范样板。通过积极对接,成功引入中铁建工、中建三局、中山公用、中泓实业、华邦建投集团等国企力量参与建设,共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为农房风貌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大涌镇“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各具特色。安堂社区作为第一批典型培育村,已通过考核,后发优势显著,2024年集体经营总收入达1449.16万元,同比增长29.37%,并引入蛋鸡项目、脆肉皖项目等现代农业项目;南文社区作为第二批典型培育村,不断发掘文化资源优势,包括萧友梅、朴树下等资源,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青岗社区作为第三批典型培育村,既发挥革命传统,又不断改革创新,凭借篮球文化,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篮球特色村;大涌社区作为第三批典型培育村,承载了大涌人的美好回忆,正谋划打造清平特色骑楼商业街,续写社区发展新篇章。

大涌社区:骑楼老街焕新,改造完工近六成
走进大涌社区清平街,记者看到骑楼外墙底色初现,施工人员正有序开展骑楼外立面的改造。这条长约300米、曾被称为“小澳门”的历史街区,正在“修旧如新”中重焕生机。
“本次改造涉及114户,目前工程已完成近60%。”大涌社区党支部书记萧日超站在改造一新的村史馆内介绍道:大涌社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保存有许多历史建筑,包括基头粮仓旧码头、清平街骑楼、招安亭、基尾百年拱桥等,清平街作为香山三墟(南文墟、沙溪墟、沙岗墟)中的一个,历史上商贸繁荣。
记者看到,装饰一新的村史馆位于清平街街口,上下两层,展示着大涌的历史沿革、村史村情、发展成就,一楼连接着水清岸绿的基尾涌,二楼用来公益辅导社区儿童学习书法。“我们希望通过村史馆带动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新业态入驻,提升街区的吸引力和经济活力。”萧日超说,届时,社区内还将增设红木家具展示馆、牛仔服装展示馆、新型农贸市场。
沿清平街往南文社区方向走,清平街风貌提升设计单位——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三所的设计师翁笑熙透露,本次改造包括骑楼外立面翻新、开展亮化工程、清理街边杂物、拆除骑楼连廊中的墙体、贯通骑楼连廊、地面铺设等内容,整个工程有望于11月底完工。“我们既要保护百年老楼,也要激活其文化与商业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位于街区拐角处的美团圆店专做隆都特色美食,已在此经营10多年,承载着无数食客的美好回忆。对面骑楼的外墙上,已装饰“旧墟”二字。翁笑熙介绍道:“这两栋楼将要重点翻新,外墙拟采用MCM新型环保材料。”
除街区提升外,清平街旁的儿童小公园、清平市场等公共空间也在同步升级改造。儿童公园内,滑梯、灯光景观、休闲步道一应俱全,儿童在滑梯上开心玩耍,工人正忙着新增健身设施。
不远处,清平市场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搭乱建铁棚已被拆除,整体环境显著提升。大涌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吴华表示,我们聚焦农房拆违与人居环境提升,坚持“依法拆违、温情劝导”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房建设从“随意建”向“规范美”转变。

南文社区:深挖萧友梅文化,拟打造音乐特色村
在南文社区,一场以文化为引领的风貌提升正在深入推进。作为“现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的祖籍地,南文社区依托其文化底蕴和田园风光,着力打造音乐主题特色村。
“朴树下”文旅新地标附近,经过综合整治后的“运身塘”已蝶变成碧波荡漾的水景公园;环田路旁,一栋栋农房“微改造”后换上了新装,社区整体风貌进一步美化。被民居环绕的70亩稻田,不仅吸引着大量市民纷至沓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我们计划在稻田中央新建舞台和栈道,打造网红打卡点,丰富文旅体验。”南文社区党支部书记萧建新一边走,一边指向稻田中央正在进行钻探作业的人员介绍道,社区还规划新增一个兼具观光功能的停车场,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同时,借助萧友梅音乐特色村的建设契机,同步推进村史馆和萧友梅音乐馆的建设,让村民、游客更深入了解南文。
沿着“朴树下”环田路漫步至南文社区萧氏大宗祠附近,记者看到,景行街周边农房的外立面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身着“中泓实业”工作服的工人站在脚手架上正给民房外墙贴砖。
“市镇村将投入1000多万元,对景行街附近农房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推进三线整治、农田设施提升和萧友梅艺术馆建设等工作。”萧建新透露,景行街未来将与安堂社区的石板街连接,形成文化联动片区。
据介绍,位于萧氏大宗祠后的禁毒教育基地将改建为萧友梅艺术馆,增设音乐文化展示空间。“我们让社区文化底蕴与乡村景致共生共融,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吸引力。”萧建新表示,春节前,景行街片区风貌将有显著变化。
大涌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浩林在实地走访中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农房风貌管控与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从“局部美”向“全域美”升级。随着清平街骑楼的复兴与南文社区音乐元素的融入,大涌镇正以文化为脉络、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为支点,连片绘就隆都风貌新图景。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