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确诊一例腺鼠疫病例,广东会有被传染的风险吗?

2022-07-20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消息,2022年7月19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目前,宁夏已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相关地区和单位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涉疫区域和人员采取了严格的分类管控措施,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目前我国鼠疫疫情情况如何?广东省是否有流行?该如何防范?广东疾控有关专家进行权威科普。

人和动物均可传播鼠疫
广东已69年无相关疫情报告

据广东疾控发布,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鼠疫如今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地时有鼠疫病例报告。在广东,鼠疫1866年至1952年间均有流行,长达87年之久,波及当时全省(含海南岛及现属广西的北海、钦州两市)69个县,病死48.6万多人。

疾控专家介绍,鼠疫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啮齿类动物和肺鼠疫患者。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主要为野鼠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在我国北方以黄鼠属和旱獭属为主,在南方则以黄胸鼠、褐家鼠等为主,鼠间鼠疫经鼠蚤传给家鼠,引起家鼠鼠疫,而家鼠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继而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此外,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人们在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易被传染。这种直接接触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要尤为注意。被感染的跳蚤叮咬时,人类也容易染上腺鼠疫。

作为传染源之一的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时即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凭借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人们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得益于有效防治,从1953年起,我省至今无人间鼠疫疫情及动物间鼠疫疫情报告,已静息69年。

如果现在家里出现老鼠,会有感染的风险吗?专家表示,一般老鼠感染人类需要鼠蚤媒介,直接接触病鼠也有感染的机会,不过如果不在疫区,一般感染风险不大,不必过于担心。但是若屋内老鼠较多,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感染,建议做好室内卫生,消灭老鼠及跳蚤。

部分鼠疫病死率高
进入疫区要注意防范

如今,广东针对鼠疫静息期特点,重点加强鼠疫监测,狠抓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建设,净化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鼠疫隐患。不过,广东疾控提醒,随着旅游、商贸交流等越来越频繁,依然存在输入病例发生的风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广东疾控提示,染上鼠疫后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至6天之间,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其中,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仅约为1至4天。

发病后,病人开始的症状与体征为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最后发展成高热,早期衰竭、出血倾向伴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或败血症。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很高。

腺鼠疫是鼠疫中最为常见的类型。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被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患者出现高热,大腿根、腋窝或脖子下有肿块并疼痛,行动受限,最后可因毒血症或因并发败血症或肺鼠疫而死亡。

广东疾控强调,怀疑感染鼠疫的病人应尽快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暴露史,有助于诊断。治疗时,应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生素药物,而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急性期应予补液,肺鼠疫、鼠疫败血症应给予吸氧,休克者及时抗休克等。

预防方面,广东疾控提醒,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也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防止跳蚤叮咬,并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或接触旱獭。在鼠疫疫源地旅游期间,家长应教育小孩不要接触野外健康状况不明的小动物。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高热和突然死亡的患者,要尽快报告。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素材来源:南方+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