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庆祝建园40周年
发布时间:2022-12-23 来源:新华社

“一个原始闭塞的‘山沟沟’,崛起成一颗闻名海内外的山水明珠。张家界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2月23日举行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40周年纪念活动上,嘉宾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与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故事。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4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新华社发(邵颖 摄)

讲述者刘觅将故事娓娓道来——20世纪50年代的湖南张家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荒凉之地,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58年,为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国营张家界林场成立。刘觅的爷爷刘开林从那年秋天起,开始担任林场场长。

“一场绿化张家界的征程自此开始。”刘觅记得,爷爷曾告诉她:“林场成立之初,自然环境恶劣,口粮也不够,干部职工们在山上安家后,便开始造林、育林、护林,当时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0.9%。”直到1978年,国营张家界林场基本完成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超42%。

此后,林场逐步向森林旅游转型,旅游业在张家界这座内陆小山城悄然兴起。1982年9月,受国务院委托,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林场“升级”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成立。

40年来,日益繁荣的旅游业让张家界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环境,景区实行移民搬迁,大家纷纷搬出大山,以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杜杰说,“山上游、山下住,既是对旅游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家园的保护。”


图为天蓝景美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新华社发(吴勇兵 摄)

与此同时,景区及周边的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仍在不断推进。如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满山翠绿,森林覆盖率已达98%。

在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间,一群顽皮的猕猴正在冬日暖阳下玩耍嬉戏。据了解,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建了猕猴专职管理队伍,还专门聘请高校专业团队对景区猕猴数量和环境承载量进行科学评估。


图为生长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的野生猕猴。新华社发(龚素禾 摄)

“这是景区不断加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说,“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景区近年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时相比,如今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还新发现了特有种。”

“老一辈数十年的植树造林换来了如今的绿水青山,作为新一代公园人,我们将接续努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舒娟说。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