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我国在中红外太阳观测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16 来源:新华社

4月15日,记者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重大仪器专项(部委推荐)项目——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取得新进展,其核心科学仪器之一——8至10微米红外终端成像系统已运抵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并开始与望远镜系统的对接和调试工作,将于近期启动试观测。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目前有总投资近20亿元的9个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落户于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总工程师王东光介绍,AIMS望远镜将填补国际上没有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空白,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

这是4月8日拍摄的AIMS主体结构。(新华社记者陈杰 摄)

“通过消除杂散光的光学设计和真空制冷等技术,我们解决了该波段红外太阳观测面临的环境背景噪声高、探测器性能下降等难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冯志伟介绍,红外成像终端由红外光学、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和真空制冷三个系统组成,包括探测器芯片在内的所有部件均为国产。该终端系统主要用于8至10微米波段太阳单色成像观测,从而研究太阳剧烈爆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移机制。

4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总工程师王东光在AIMS圆顶内工作。(新华社记者陈杰 摄)

“AIMS望远镜不仅科学目标在国际上具有创新性,在技术上也有创新性的突破。望远系统在国内天文观测中首次采用离轴光学系统设计,焦面科学仪器除8至10微米的红外单色像外,还配备了国际领先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成像光谱仪和偏振测量系统。”王东光介绍,AIMS望远镜的研制,推动了我国红外光谱与红外偏振测量技术的发展。

优秀的望远镜离不开优秀的观测台址,水汽、视宁度、晴天数以及大气透明度都是评估天文台址的科学条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包星明认为,赛什腾山气候十分干燥,测量的水汽值低,有利于在中红外波段观测太阳。

这是4月10日拍摄的AIMS观测塔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杰 摄)

据介绍,AIMS望远镜旨在通过提供更精确的太阳磁场和中红外成像、光谱观测数据,研究太阳磁场活动中磁能的产生、积累、触发和能量释放机制,研究耀斑等剧烈爆发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过程,有望取得突破性的太阳物理研究成果。


见习编辑 赖彤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