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 | 万峰成林处 阳光黔西南
发布时间:2023-05-06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向更高维度,康养成为旅游市场新风向。作为一种包含休闲、度假、运动的生活方式和疗养、康复、养生的休养行为,在布依族、苗族聚居的山地黔西南,康养既不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也并非凭空出现的新兴产业。依托秀美奇绝的山川美景、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神奇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南北皆宜的饮食习俗等天文、地文、人文方面比较优势,黔西南州在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康养核心业态上,有着较早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渐成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2019年8月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当前,黔西南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聚焦“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全力以赴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常到贵州的人,要准确记住黔西南不是件易事。贵州省三个以方位命名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黔东南、黔西南、黔南,总让不少朋友“不辨西东”。

不过,想要建立对黔西南在中国版图上的直观印象,记住“三省结合部,万峰成林处”十字足以。

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世界喀斯特锥状峰林地貌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这是黔西南州最显著的区位和地理特征。在布依族、苗族世代居住的这片土地上,从乌蒙山脉发源的南盘江、北盘江历经千万年的冲击,形成了秀美的自然山水,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为这里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喀斯特王国万峰林——

5月,行走在黔西南州府兴义大街小巷,开得热烈、开得灿烂的三角梅俯拾皆是,在云贵高原的阳光映照下,这座现代山地小城更加明艳动人。

三角梅盛开,黔西南处处是风景 邢贵龙 摄

三角梅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方可开花,这与黔西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正好相适宜。在这里,三角梅的花期可长达300天。

好的空气、阳光、气候……还得附着在绝美自然景观之上,才能为康养、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在黔西南所处的北纬25度线附近,聚集了夏威夷、孟加拉湾、尼罗河畔、佛罗里达,以及台北、泉州、桂林、昆明、腾冲等旅游胜地。

黔西南以万峰林为代表的喀斯特峰林景观,最具独特地域特征——万峰林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峰林地貌发育最典型、也是分布最广的地区——地貌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两万多座山头,占据超兴义一半国土面积。兴义城与万峰林的关系,可谓城在景中、景在城里。

万峰林 陈剑平 摄

“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公元1638年秋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行至兴义,在游记里曾如此感叹。

这里的山,是两亿年前海底世界的景观。1957年5月,地质部陈列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前身)的胡承志先生在顶效绿荫村采集了8块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杨钟健教授鉴定:这是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的中三叠纪时期的水生爬行动物,现已灭绝,它对研究早期爬行动物的演化和划分海栖地层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纪念提供者胡承志,将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

贵州龙、中华真鳄鱼化石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兴义城区方圆30公里内,分布着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贵州醇、云屯生态体育公园、义龙山地运动博览园6个国家4A级景区。一城六景,城为产业配套、景为城市增色,这样的“产、城、景”互动组合殊为难得。而在磅礴数千里的莽苍峰林之中,还有招堤十里荷塘、神秘北盘江峡谷、放马坪高山草原、神奇贞丰双乳峰等优质景区景点,还能找到无数不知名的高原湖泊、高山草甸、森林河谷、山间坝子、峡谷溶洞、激流飞瀑、地热温泉、喀斯特峰林峰丛天坑等自然地貌,以及众多山地梯田、秀美田园、民族村寨等人文景观……这些地貌、景观,为中国四季康养之都黔西南产业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地利之便,提供了绝佳的空间载体。

万峰湖

这里神奇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也为产业发展增色添彩——千百年来,各族先民依山就势、逐水而居,自然山水孕育了夜郎文化、屯堡文化、土司文化、奇石文化等文脉传承,以汉代铜车马、摇钱树、抚琴俑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文物的出土,昭示曾经的风华。在黔西南,数以百计、保存完好的民族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少数民族聚居区,无论是语言歌舞、节庆习俗,还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都浸润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

宜人气候金不换——

一个地区的气候,通常会受三大要素影响——纬度、海拔、地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天气越冷。黔西南州地处北纬25度全球黄金气候生态带,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200米,属典型的低纬度、中海拔山区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马岭河峡谷

通过选取1961年至2021年黔西南州8个市(县)气象观测站数据资料比对会发现,黔西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18℃至28℃之间,除少数低海拔河谷外,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冬季平均气温约10℃,体感不冷。全年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年均8天,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年均2天。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100%,平均年降水量132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6%,年平均日照时数1455.4小时。

这一组抽象数据,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气候温润,四季宜人。再简白一些,就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

纬度、海拔之外,还不能忽视地形对气候的塑造。黔西南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最低处275米,在东端册亨县境内的盘江河谷,海拔最高处2207.2米,位于兴义白龙山主峰。近2000米的高差,造就了显著的山地立体性气候。加之喀斯特地貌发育突出,丰富的光热、地热资源,让黔西南具备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其他城市不同的独特山地小气候特征。

双乳峰

得益于这样的小气候特征,每年冬至前后,全国大部分地方被寒气笼罩的时候,黔西南州南部兴义万峰林下的油菜花已连片开放,成为全国最早的金色花海。

北部普安山地春茶,元旦即开始采摘,被定为“贵州春茶永久首采地”,国内各地消费者春节前就能喝到贵州早春茶。

产业发展得春风——

就黔西南而言,从万峰林出发,加快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有两件大事载入史册——

——2005年2月,在万峰林西边的兴义市纳灰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各族干部群众共迎新春佳节,为当地发展点题。

——201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万峰林东边的楼纳村视察,与村干部拉家常、话发展,勉励村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楼纳村 张懿 摄

万峰林东西两侧,两任国家领导人先后为贵州西南莽莽群峰下老百姓的生活发展指明方向。往前历数,黔西南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山地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康养等产业的努力和探索从未停息——

八音坐唱

1987年,黔西南州邀请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率中、英、法、瑞典联合科考队赴安龙笃山溶洞考察。

1998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在兴义马岭河峡谷举行。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摄制播出抗战胜利60周年节目《24道拐——历史的拐点》,黔西南以一种特殊的身姿、特殊的内容走向世界。

2007年10月,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举行。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16届,万峰湖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野钓天堂”。


万峰湖野钓大赛 邢贵龙 摄

2008年,全国山地运动会在黔西南举行。

从2013年开始,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连续多年举办。

2014年11月,中国顶级全民自行车积分制联赛——中国自行车联赛转战兴义万峰林。

2015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万峰林召开。

2017年8月,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兴义成立。

2023年9月开始,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将在这里永久举办。

……

观光、运动、休闲等活动的背后,是一大批康养、文旅项目的合作与落地。到今年,黔西南已打造完成马岭河峡谷、万峰林、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等13个国家4A级景区,36个国家3A级景区。以全力推进纳灰河生态产业长廊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万峰林景区、贵州醇等景区提质扩容、提档升级,以旅游为龙头的康养、文旅产业正加快发展、加速聚集。

转场舞

倘若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气候优势是为地利,黔西南多年来的上下努力为人和。那么政策导向则是黔西南康养产业发展的绝佳天时。

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件给予黔西南明确的发展定位——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正是题中之意。时隔10年后,2022年1月,国务院再次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其中,明确支持贵州培育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持续推动医药、康养、养老、运动、医疗、旅游、食品及种植养殖业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中的兴义

乘政策暖风,新时代10年,黔西南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及“医养健管游食”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康养产业发展做足要素准备。

——黔西南拥有3家三甲医院,这在中西部地市级城市并不多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依托自身优势,正积极创建辐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良好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生物资源,黔西南地产中药材资源近2000种,全州林下菌药产业渐成规模,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精深加工也逐渐形成完备产业。

油茶产业助农增收

——来自大山的绿色食材四季常新,深藏高山河谷的茶叶、油茶、蔬菜、食用菌、薏仁米、精品水果、生态畜禽等山地农业持续发展壮大、不断走出大山,广受市场欢迎。

——得益于各民族大融合,中原饮食文化与布依族、苗族饮食习俗长期交融,黔西南美食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

——全州挂牌5星级酒店2家。共有民宿客栈268家,其中省级精品级客栈29家、优品级客栈112家。民宿产业快速成长,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

万峰林的民宿夜景

——到2021年,兴义万峰林机场连续四年跻身国内百万级机场行列,通达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近20个主要城市。高速公路县县通,盘兴高铁加快建,为构建快旅慢游、休闲宜居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持续创造便捷交通条件。

抚琴俑

当前,黔西南州正围绕“四新”“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依托“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的自然之赐、政策之惠和比较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集天时地利人和之力加快推动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保健等康养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不断拓展优势、丰富业态,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奋力开创黔西南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龙波 图/除署名外均由张霆及相关县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蓝运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