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承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18套极向场线圈PFCS 3-4悬挂梁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举行交付仪式,该项目是东方电气集团交付法国ITER项目现场的首批产品,将以水陆联运的方式到达港口,再由海运抵达位于法国的ITER项目现场。至此,磁体支撑合同实现圆满收官,标志着我国为实现ITER项目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东方电气集团承担ITER项目关键产品中的包层屏蔽模块和磁体支撑的研制任务。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支持和帮助下,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携手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联合攻关,通过10余年摸索、创新和改进,突破了磁体支撑研制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超厚超低碳控氮不锈钢锻件焊接变形控制、低温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性能保障、受限空间螺纹孔加工、高精度基准和接口加工等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该产品的制造技术。
后续,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和交流,聚焦后续ITER屏蔽块项目的进度、质量,全面推进ITER项目屏蔽块按期保质交货,持续拓展ITER项目其他领域合作。
关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研究解决大量技术难题,验证演示聚变堆的工程可行性,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超导磁体是ITER装置中尺寸最大、磁场最强的约束等离子体的核心部件,关系到聚变反应能否稳定进行,由我国独立承担制造的磁体支撑系统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该磁体系统,需要承受严苛的交变电磁力和热应力,是反应堆的关键结构部件,也是整个ITER系统中最先进入厂房和整体安装的基础性部件,其保质保量按期交付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工程进度和后期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编辑:周亚平◆二审:江萍◆三审: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