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发布时间:2024-05-25 来源:南方日报

5月24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暨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开幕。展会现场,一架外形酷似“UFO”的载人飞碟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拍照。“第一次看到这么神奇的东西,期待它的升空表演。”不少观众满怀期待。

“本次展出的载人飞碟是全球首创,也是专门应用于旅游场景的低空飞行产品。”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载人飞碟事业部项目总监贺中笑介绍,这架载人飞碟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起降,一体式的玻璃座舱罩确保了360度无死角的观景视野,其飞行高度一般在30—50米。

作为全球无人机、无人系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型展会之一,本届博览会聚焦无人机与低空经济、低空数字交通、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向着万亿级目标,加速让低空经济平稳“腾飞”。

“飞”向新高地

广东发力低空制造领域

在深圳市安特狗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小朋友也能在3分钟就学会使用的超低空贴地飞行器,引来不少国内外采购商咨询。该公司创始人林志豪把它形容为“会飞的卡丁车”,“飞行的时候离地面只有1米,极大地保障安全”。

在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展位前,不少外国客商驻足拍照。“这是我们的‘影’系列,是小型化的电动无人直升机,深受外国客商欢迎。它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有几百万播放量。”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张致力说。

日前,《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提出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在张致力看来,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广东产业链基础扎实,各地又有差异化的优势。“比如珠海,作为‘双航展’之城,围绕航展吸引了一批航天航空上下游企业和资源,我们希望借助这些资源,在低空经济领域更快地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的载人飞碟项目已经取得了民航中南局的特许飞行证。”贺中笑兴奋地介绍,这标志着智航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一年半后,载人飞碟就能与游客见面,带给大家独特的飞行观光体验。”

在贺中笑看来,广东有全球最完善的无人机产业链。在近期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下,载人飞碟等产品将成为飞行“新势力”,广东低空经济将“展翅高飞”。“无人机的研发要投入大量资金,希望各级政府能在企业研发过程中就开始介入,予以资金支持,推动广东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

“飞”出新生态

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环节

低空经济涵盖了从航空器制造、飞行服务、保障服务到综合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经济形态。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机操控培训市场也将迎来大爆发。

“我们拥有全套的无人机实训室建设方案、无人机人才培养方案、无人机编队设备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产品库、无人机教学资源库,能满足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无人机专业建设需求。”广州迪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教学部负责人吴东说,近年来公众对无人机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培训需求也迅猛增长。

如果多台无人机远在千里,需要5分钟内到达现场,怎样的飞手可以完成任务?近年来,在无人机执飞中,类似的远程调度任务逐渐增多,如何高效完成,背后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

“我们的无人机远程指挥中心兼数据中心,集调度、管控、应用于一体,可接入不同无人机及机巢设备,能灵活变通、应对自如。”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区域总监潘旭说。

在潘旭看来,以社会治理为例,不同部门都有无人机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但各系统数据没有打通,要打通数据孤岛,才能更好提升管理能力。“针对这个问题,中科天网打通来自不同厂家无人机设备,融合照片、视频、正射、点云等数据类型,保证不同类型数据采集同步,智能识别算法不断更新迭代,覆盖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的长尾场景,让数据采集分析和行业应用双向奔赴。”

“这款空中基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大型油动长航时空中基站设备,采用了固定翼结合四旋翼的复合翼,能解决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的难题,还兼具固定翼无人机航时长、速度快、距离远的特点。”惠州众合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振波说。

高振波认为,广东低空经济产业供应链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成果落地。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也是链接国外市场的枢纽,有利于推动企业挖掘国内国际资源和商机,打造新增长点。

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凭借产业政策与资源上的优势,集聚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加速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深圳无人机系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吴琼一上午忙得团团转:“我们的展位有十几家企业联合参展,涉及无人机及无人机系统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针对操作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整机/服务等产业板块。”今年3月,深圳无人机系统研究院成立。吴琼介绍,研究院立足低空经济,致力于打造无人机系统全产业链的落地赋能产学研用销平台,形成无人机产业共同体,组织重大共性技术研究。

◆编辑:邓炜麟◆二审:陈吉春◆三审:刘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