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湾区最快地铁”有了“超级大脑”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南方+

这段时间,广州的雨总是突如其来。暴雨可能导致车站水浸,影响地铁运行和乘客安全。

在被誉为“湾区时速最快地铁”的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站,工作人员郭智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工作室大屏幕上跳动的雨情信息,说:“一旦雨量超过风险值,我们就会收到预警电话。”

给他“打电话”的并非任何人,而是地铁的“超级大脑”——穗腾OS它是广州地铁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的数字基座,能打破数据壁垒,使“软硬互通”,还能持续迭代、灵活拓展,让地铁的管理运营工作像操控手机一般轻松高效。

“这是过去轨道交通行业想不到的事!”广州地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治新感慨,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有了无限可能。

现今,地铁18号线、22号线已经离不开穗腾OS。有了它,行车关键设备智能运维、乘客服务精准引导、车站全景管控、智慧安防应急等,都不在话下。好比在横沥站,原本开关站要靠“跑腿”,现在轻点鼠标、一键完成。

自1997年上线,广州地铁从一条线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网,在客流强度多次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运营安全表现、正点率也稳居世界前列。

这背后离不开硬核科技的支撑。以地铁车身和轨道的“体检”为例,过去“地铁医生”要在深夜地铁停运后“人工出诊”,费时费力;如今有了360度图像外观故障检测系统和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等手段,可以对列车进行“全身体检”和“B超探查”,观察确认列车关键部件、轨道设备等是否正常,检测精准度和作业效率都大大提高。

地铁变得“聪明”,最重要的是为了方便乘客。通过大数据预测客流,操控人员可视情况投放空车、开放快速进站通道等,减少拥堵;站台屏蔽门上的电子屏,还可以“告诉”你哪节车厢人更少更舒适……

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国家正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点,力推“四网融合”,即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地铁的互联互通。

身为广州地铁旗下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车站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肖莹已感受到这股“热度”:串联广州、惠州等五城的城轨吸引了广大居民“用脚投票”,节假日客流更是超出预期。地铁18号线还将往南“牵手”中山、珠海的城轨。

何治新也憧憬着:背靠业内唯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不断“进化”的穗腾OS,将链接更为广阔的天地。

若有“超级大脑”的加持,在这个流动的大湾区、智慧的大湾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心随所愿,都有望实现!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