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坚定信心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发布时间:2025-04-17 来源:南方日报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4月16日,备受关注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发布,清晰展现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不利影响加深,国内结构调整阵痛仍在释放,不少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面对复杂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加快落实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一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一连串沉甸甸的数据充分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也为实现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开了好头。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比如经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还有前几年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我们都走过来了。如今,虽然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中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现在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成长性好,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空间都非常大。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内需支撑,不断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必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一季度,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背景下,我国进出口仍旧保持了基本平稳的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出口增长6.9%。值得一提的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意味着我们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在下降。只要持续用力、克难奋进,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创新贸易渠道方式,一定能够稳住外贸基本盘。

在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破局成势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下,原来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充分显示出创新的动力在增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将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保障。针对当前的外部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判,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一季度来看,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激发了活力、增强了信心,对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一起发力,政策潜能将会更大程度释放。

“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无论国内外形势怎么变化,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凝聚更大信心,汇聚更大动力,沉着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扎扎实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