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两天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残疾人积极追求人生梦想提出殷切希望。
一天前,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项目(十一人制男子组)在佛山正式开赛,来自全国12支代表队的216名运动员用汗水和毅力,诠释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始终牵挂在心、念兹在兹,要求“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部署“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勉励“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我国残疾人事业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全社会大力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从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到精准康复服务,从特殊教育发展到就业创业扶持,逐渐完善的多维度保障和服务体系正托举起全国8500万残疾人的安稳生活。随着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地还不断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如一些地方率先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高科技辅具纳入补贴目录,以一系列“科技感+人情味”举措打开健残融合的未来生活新图景。
在全社会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中,广大残疾人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本次广东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的9位榜样来看,朱锡勇“自立立人,达己达人”,谱写了从武术健将到行业领军人物的传奇篇章;陈敏仪用一支平凡的箭射穿阻挡命运的屏障,连续两届残奥会射箭揽双金;冼文坚以大爱和担当,帮助大量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赵以兵以残疾人企业家的坚韧智慧,深耕电子通信行业二十余载……他们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残缺不是缺陷,而是生命的另一种绽放”,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底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正在参加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的运动员身上,也能看到自强不息精神。他们或许无法听见运动场上的掌声和喝彩声,但他们勇于超越局限、超越自我,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进,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这份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向全社会传递着“只要全力以赴,每个人都能出彩”的坚定信念,必将激励更多人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
从比赛现场到城市乡村,从大湾区到全中国,“春天的事业”正沐浴春风、蓬勃发展。新征程上,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动员全社会扶残助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让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编辑:吴玉珍◆二审:江萍◆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