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疆3年累计投入4.5亿元易地重建西克尔库勒镇。图为新西克尔库勒镇。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摄
盛夏,岭南蝉鸣荔红,南疆瓜果飘香,丰收盛景跃然眼前。“跨粤山海 奔赴疆来”的幸福图景,由珠水之畔徐徐铺展至天山南麓。
重大产业项目拔地而起,为受援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广东医生、教师用心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与希望;文化交融如春风化雨,让“石榴籽一家亲”的美好愿景生根发芽……
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东援疆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粤新两地部署要求,坚持工作重心向民生和基层倾斜,着力强软件、富脑袋、提质量、重潜绩,在祖国西陲书写“进疆有目标、在疆有作为、离疆有成果”的精彩答卷。
激活发展“引擎”▶▷
重大项目布局全疆
浩瀚沙海上,一片片光伏板整齐列阵,在骄阳下熠熠生辉。这是广东能源集团在兵团三师45团投建的大型光储一体化基地,占地约2.21万亩,总投资约34亿元。
这里每年可发电14.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7.85万吨,为当地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收入不错,还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95后姑娘热伊罕古力·吐尔荪毕业后进入基地工作,很快便成长为业务骨干。
该项目也充分体现广东产业援疆的精心考量——以就业富民为先导,引导在疆粤企投资兴业,将重大项目布局全疆,用足新疆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粤新两省区经济纵深,实现双向赋能。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批次产业援疆实施“粤企兴疆”工程,携手广大在疆粤企,打破“支援地—受援地”固定结对关系,用足全疆资源禀赋,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此外,广东援疆与在疆粤企共同提出保障员工权益、强化技能培训、履行社会责任等六条生产经营倡议。2024年,粤新两地重点签约企业超过30家,实际落地项目23个,在疆粤企营业产值达105亿元,实现稳定就业2万多人。
粤新产业双向赋能,两地特色产品“双向奔赴”也日益火热。
六月疏附,木亚格杏甜蜜上市,仅用3天便创下846万元的销售佳绩,这是继伽师新梅产业提档升级,品牌价值跃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榜第52位后,又一个农产品品牌依托“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成功孵化。
果农在采摘木亚格杏。受访者供图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是粤新互联互通的缩影。它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效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畅通产销渠道,加速两地特色优势产品的双向流通,深化两地商贸合作。近年来,木亚格杏、唐王古瓜等品牌全网曝光量达亿级;广东菜、粤家电、岭南衣也乘风西进,畅销新疆及中亚南亚市场。
如今,“老广”选购新疆特产变得触手可及:11个线上主题馆火热运营,7个线下体验馆扎根湾区,各类促销活动如火如荼,有力助推了新疆特色产业壮大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粤新特色优势产品双边购销金额已超100亿元。
托举幸福民生▶▷
名医名师“组团”进疆
疏附县10岁女孩阿依夏木古丽·麦麦提依明,如今可以快乐地画画、丢沙包。但在两年前,童年的多彩对她而言还遥不可及。那时,病毒性角膜炎让她的左眼视力仅剩0.05,连视力表上最大的字符都难以辨认,家境拮据也让治疗希望渺茫。
2023年9月,一场跨越万里的爱心接力,为阿依夏点亮了光明。广东援疆干部和医生在一次义诊中发现了她的困境,迅速行动起来,协调资源。她得以远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功接受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术后,阿依夏的左眼视力恢复到了0.4。“世界更清晰了。是广东的叔叔阿姨,给了我光明!”忆及这段经历,她稚嫩的声音里充满感激。
阿依夏是广东医疗援疆重点项目“粤新光明行”的受益者之一。广东援疆始终将普惠民生放在心头,常态化开展“光明行”“消结行”“科普行”等医疗惠民活动,累计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2155例,开展肺结核免费治疗2400例。此外,着力建强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持续优化升级,也引领受援地医疗水平实现新跨越。通过高效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等,广东医疗援疆整合前后方力量,攻坚高发疑难病症,填补南疆乃至全疆的医疗技术空白。
同时,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则进一步强化服务南疆各地州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力。2024年,该中心门诊量突破3.3万人次,出院患者达1.5万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89.22%,疑难危重症收治率达68%。
教育同为民生之基。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红色文化元素处处可见,现代化设施完备,传统文化社团丰富多彩。去年,该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是广州教育帮扶工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不远处,由援疆资金倾力支持建设的广州新城实验中学项目竣工在即。学校由广州协和中学全面托管,将于9月正式开学。这是一所全新建设的完全中学,占地200多亩,已投入援疆资金2.2亿元,开辟全新的育人模式新赛道。
思政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三类特色示范校建设稳步推进;援疆教师与本地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并肩成长、携手育人;“粤新同上一堂课”平台、名师直播课架起跨越千里的云端教研桥梁;喀什技师学院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闪亮名片;支持喀什大学成功获批教育博士授权点……优质教育资源的持续汇聚,为受援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广东援疆联合广东省教育厅,不断深化“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力度。在扎实推进“十四五”教育援疆任务的基础上,更创新出台了《广东省教育援疆规划》,实施项目141个,累计选派支教教师及大学生1136人次,有力推动教育援疆由“输血帮扶”转向“造血强基”。
铺陈文化底色▶▷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伽师县第四中学学生阿布都拉·木萨江的课余时光,常与舞狮相伴。在去年喀什地区首届龙狮竞赛中,他所在的队伍勇夺桂冠。
广东援疆驻伽师县工作队负责人介绍,佛山援疆引入专业教练团队定期指导,伽师县已组建起100多支龙狮队伍,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
英歌舞给塞外边疆带来欢乐,岭南醒狮跃过喀什老城,千年潮韵在丝路明珠回响……随着更多岭南“非遗”瑰宝跨越万里落地“圈粉”,岭南文化不断融入各族群众生活。广东援疆精心在受援地铺陈中华文化的底色,不断夯实文化认同的根基。
作为喀什全新的文化风景线,坐落于市中心的“悦读粤有趣”城市书吧人气正越来越旺。作为新疆首个以声像阅读为特色的书吧,这里配备了先进的数字阅读设备,定期举办名家讲座、精品书展,自开放以来已吸引读者约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9场。
一座书吧、一座声像图书室,既是分享缕缕书香的好去处,也是搭建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近年来,广东援疆还举办南国书香节喀什分会场等全民阅读活动,“广东悦读”品牌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有效载体,也标志着对口援疆工作实现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的升级。
暑假的脚步声近了,一场跨越山海的足球盛宴即将点燃喀什的夏日激情。2025年粤喀“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蓄势待发,届时两地十余支青少年劲旅将逐梦绿茵场。这一品牌赛事,已成为粤新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的崭新平台。
新建成的喀什市篮球公园(内含20个标准球场),连续两年举办粤新篮球嘉年华活动,杜锋、胡明轩等专业教练、运动员倾情助阵……赛场上的较量,不仅锤炼着青少年的体魄,更让他们在汗水中收获真挚的友谊。
从干部群众往来到青少年广泛结交,从体育碰撞到文旅交融,广东援疆创新载体、拓展平台,推动“三交”提质拓面。截至目前,已组织超1000名喀什青少年赴北京、广东、福建、陕西研学;组织港澳大学生、政协委员来喀交流;促成超20万名粤新青少年线上结对、书信往来。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广东援疆“铁军”
4月,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指出,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意义重大。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000多名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人才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扎实推动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民族“三交”、队伍建设。前方指挥部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集体,广东援疆医疗队、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援疆行稳致远,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可靠的干部人才队伍。广东援疆始终把铁的纪律、严的作风、廉的操守挺在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推动干部人才在受援地任实职担实责,打造援疆队伍铁军。
山海交响,粤新同心。站在新起点,广东援疆将携手新疆各族儿女,延续“跨粤山海 奔赴疆来”的深情厚谊,绘就幸福边疆新图景。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