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5公里碧道串珠成链,广东绿色水经济奏响生态富民曲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南方+

碧波荡漾的河道旁,骑行爱好者穿梭在绿树成荫的碧道;水清岸绿的水库边,游客沉浸式体验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产业园里,一瓶瓶优质饮品从生产线走向全国……

7月23日,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已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今年建成碧道456.4公里,建设进度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6%。这些纵横交错的“绿色丝带”不仅让江河湖泊焕发新生,更催生出蓬勃的绿色水经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河源万绿湖。

河源万绿湖。

行走在广东的城乡之间,7665公里碧道如同毛细血管,串联起江河湖库的生态脉络。根据2024年底第三方总结评估,碧道建成后水质优良河段长度明显增加,水质优于Ⅲ类(含Ⅲ类)河长4738.9公里,V类和劣V类河段长度减少827.2公里,生态流量(水位)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绿美碧带如翡翠项链般镶嵌南粤大地,幸福河湖成为市民亲水嬉戏的乐园,不少省级水利风景区让“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生态蝶变之下,是绿色水经济的蓬勃兴起。截至2024年底,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3.2亿元,占比近90.0%,累计吸引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11.7亿元。从水库到产业园,从乡村到城市,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共舞”正在南粤大地精彩上演。

广州从化,沙溪水库的“艺术转身”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巧妙盘活了当地水库、水闸、堤防等水利工程资源,打造集自然风光与艺术景观于一体的度假胜地。2024年,这里吸引了近100万游客,带动周边消费突破8000万元。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露营大会等活动轮番上演,“文旅+教育+康养”的融合业态,让水库资源既守住了生态本底,又赚足了“生态红利”。

广州从化沙溪水库。

广州从化沙溪水库。

河源万绿湖,一库清水滋养了“百亿产业”。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行业龙头齐聚于此,8.3平方公里的水饮料产业园里,瓶装水、功能饮料生产线高速运转。2024年,这里不仅实现3.8亿元运营收入,更带动40家水饮料及食品规上工业企业创下92.9亿元产值。

江门开平,大沙河畔的茶香飘向了全国。依托大沙河水库的优质水源和环湖碧道,当地将有机茶与乡村旅游巧妙融合,“大沙优品”公共品牌带动3000多户茶农增收。水库捕鱼节上拍卖的“鱼王”、茶园里开设的研学课堂、碧道上举办的稻穗音乐节,让曾经的水源保护区走出了“茶旅融合”的特色路。

江门开平大沙河水库稻穗音乐节。

江门开平大沙河水库稻穗音乐节。

目前,综合省、市级试点和储备项目,广东全省范围内已谋划超1000亿元总投资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储备,从单一的水利基础设施到多元的生态经济,绿色水经济正不断延伸着生态产品的价值边界。随着更多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水利风景区的涌现,这些“绿色动脉”将持续输送生态红利。蓬勃发展的水经济,正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