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重要部署。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纪委监委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抓好集中整治的根本遵循,站稳人民立场,扛牢政治责任,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牵头抓总职责,打掉“拦路虎”,清除“绊脚石”,纵深推进集中整治,推动解决群众可感可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举全省之力抓整治
厚植人民情怀破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省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挺膺担当、极端负责,强化领导、坚决推进,示范引领全省各级党委把集中整治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构建“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监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工作体系。省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领导,深入县镇村一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要求各级党组织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高度自觉抓好落实,让群众得实惠、我们党得民心。
省政府强化政治自觉,切实担起政府系统集中整治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统筹推进分管领域问题整治。相关省直部门、各地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集中整治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以项目化方式坚决纠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省纪委监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委具体部署,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牵头抓总职责,坚持办案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整治措施,统筹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案发地区和单位剖析根源、堵塞漏洞、深化促改促治,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监委的指导带动下,监督推动相关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凝聚集中整治合力。2024年4月以来,全省查处相关问题4.3万个、处分3.9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758人,纠治相关问题11.2万个,推动健全制度机制2.5万项。
“终于拿到证了”“今晚可安心睡觉了,感谢好政策”……近期,揭阳市房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很是火爆。一个“大红本”,牵动千万家。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的上下贯通系统抓好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选取揭阳、梅州市等作为示范推进市,把“证”事一件一件办好。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项目53个、涉及不动产1.59万套,让许多群众住上了安心房。
紧盯重点问题靶向整治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满意是集中整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民生实事“小切口”,以超常规举措和脱贫攻坚精神,纵深推进集中整治。
集中整治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5项全国性专项整治,以及涉企执法、渡运管理、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等7项全省性专项整治,纠治了一批问题,推动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深化治理:
——强力整治“校园餐”管理问题,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省纪委监委着力破解“校园餐”存在的问题,指导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严肃查处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推动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机制,健全校园食堂财务管理、食材采购、食品安全等制度,全省学校食堂管理运营更加规范,“校园餐”质量明显提高。
——深化治理农村集体“三资”和乡村振兴资金管理突出问题,守好群众“钱袋子”。针对一些地方农村集体“三资”和乡村振兴资金领域腐败易发多发,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贪污侵占集体资金、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问题,督促整改问题合同,追回欠收租金,推动出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百千万工程”等重点任务保障资金等监管制度,筑牢“百千万工程”物质基础。
——大力整治涉企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擦亮广东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促监管,每年一主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聚焦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统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企业权益等问题,推动出台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完善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意见,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整顿医药领域乱象,解决群众“看病贵”。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惩“靠医吃医”、收受供应商回扣等问题,督促多部门联合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问题,通过大数据智能监控、飞行检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推动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肇庆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县公立医院严控采购最高限价,2024年全市基层卫生院、二级医院住院次均用药费用都同比下降。
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同时,省纪委监委指导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推动开展不动产“登记难”、制售假劣肉制品、生猪检疫、城镇燃气安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等整治工作,并坚决惩处侵害困难弱势群体利益行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大力整治耕地领域突出问题,重拳纠治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让群众全方位感受到整治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次次“雷霆出击”,释放惩治“蝇贪蚁腐”的强大势能;一项项管用有效的举措,积极回应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件件推动办成的民生实事,不断厚植着党的执政根基;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是人民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拥护信任更加牢固的生动写照。
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
做实以案促改促治
集中整治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释放出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从严查处,确保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强烈信号。
“我要向组织交代……”近日,佛山市纪委监委查处南海区桂城街道某社区3名“两委”干部腐败窝案并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后,陆续有14名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针对案件查办揭露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拓展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功能模块,对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前期、交易、实施、验收4个阶段实行闭环管理,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筹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发出监察建议7952份,推动案发地区和单位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不让查办案件的代价白付。
“真没想到,被村民小组长欧某挪用的集体征地补偿款还能一分不少回到村账上。”近日,云浮罗定市双东街道村民得知集体账户上“失而复得”36万元,发出感慨。针对案件暴露的监管漏洞,罗定市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出台完善7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对集体“三资”运行设置“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账户异常大额变动、资产处置不合规等风险,系统自动报警,推动监督由“事后查”向“事前防、事中控”转变。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集中整治与落实党中央惠民利民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与“百千万工程”贯通衔接起来,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常态长效机制,放大综合效应,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供销社的直播,真帮咱把果子变成了现钱。”农户潘大姐高兴地说。今年4月,清远市清新区供销社主动下沉通过直播帮农民卖货,仅一个半小时就卖掉600多单的水果。这场直播带货背后,是清新区纪委监委做实做细查办区供销社原主任张某文案“前后半篇文章”带来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以来,清远市纪委监委重拳整治供销系统腐败问题,“室组地联动”深挖彻查清远市供销社原党组书记、主任邓某忠,清新区供销社原主任张某文等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市纪委监委督促各级供销社全面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有效整合农产品资源,想方设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人民立场,锚定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标,坚持为人民而战,不断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变化,着力赢得党心民心、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理主任马森述说。
■我为群众办实事
●深圳市纪委监委针对部分房地产项目因受资金、政策调整、历史资料缺失等因素影响出现的“登记难”问题,梳理形成治理台账,指导各区工作专班制定“一项目一方案”,推动职能部门聚焦问题根源,针对难点堵点研究提出系统性解决措施。截至目前,为7142套房屋打通办证路径,惠及群众2.1万人。
●珠海市斗门区纪委监委为解决长者饭堂食品安全、资金补助、设施配套等系列困难,积极推动区民政局和各镇(街)合作,开创“政府主导+企业慈善”运营新模式,并加强餐饮监督,推动各环节把好“质量关”。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运营13个长者饭堂,累计服务助餐老年人10.4万余人次。
●惠州市惠阳区纪委监委了解到由于本地儿童心理和康复学科发展滞后,导致很多患儿不得不跨区、跨市就医后,督促卫健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000万元,推动建设惠阳区儿童医院。医院已于今年7月2日正式启用,除涵盖常规的诊疗服务,还开设了孤独症诊疗、心理健康辅导、儿童运动康复、脊柱侧弯治疗等特设诊疗服务。
●广晟控股集团纪委针对“二房东”违规转租乱象,指导开展专项清理行动,推动下属企业对违规租户约谈教育并签订承诺书,对拒不整改的租户启动司法程序。截至目前,广晟控股集团名下物业终端租户的租金成本平均下降20%,超六成小商户经营压力得到纾解。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