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送出的这份情报,曾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南方+

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位于东莞大岭山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内,一件美军军服格外引人注目,往来游客多会被其吸引,上前驻足观看。

81年前,这件军服的主人,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在香港执行轰炸任务被日军击落,幸得东江纵队营救。为表感谢,他的后代将这件军服及一批珍贵史料,送给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其实,当年被华南抗日武装救出的盟国将士,何止唐纳德·克尔一人。当日寇的铁蹄踏入华南时,华南人民奋起反击,在直接与日伪军斗争之余,还通过提供情报、营救人员等方式,与盟军展开密切合作,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7月,美国《美亚杂志》发表《东江纵队与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指出东江纵队在东方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认为“东江纵队对于盟军将来在华南沿海作战具有极大重要性”。

1943年12月,港九大队与英军服务团成员在营救美军飞行员后合影。

1943年12月,港九大队与英军服务团成员在营救美军飞行员后合影。

营救战俘与飞行员,出色表现吸引盟军关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南抗日武装,是如何吸引到了英美等盟军的注意?据曾负责东江纵队对外情报联络工作的袁庚回忆,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营救盟军战俘、飞行员等行动中的出色表现,使得英国、美国相继与华南抗日武装联络,通过情报交流等方式,深刻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华南抗日武装与盟军的合作从英军开始。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大批英军被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积极转移被困香港的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同时,也展开了营救英军被俘人员的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共营救了100余名盟军和国际友人。战后,英国外交部代表英国政府在下议院报告:“对东江纵队及其他团体协助盟军逃出香港的服务工作,表示钦佩。”

1942年7月,英军在桂林成立英军服务团,在惠阳成立英军服务团前方办事处,用以营救香港战俘、建立通讯系统及收集日军情报。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营救的两名英国军官:上校赖特和少校祁德尊,分任指挥官和办事处主任。在他们的主持下,双方开始了援救战俘、互通军事情报的合作。

与英军的合作,也让美军注意到了这支部队,而1944年2月发生的“营救克尔”则成为双方合作的契机。被救的克尔返回美军后,向他的上级详细汇报了自己被营救的全过程。考虑到东江纵队出色的国际合作经验,美军也决定与东江纵队联手。10 月,美军派出少校欧戴义来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对营救克尔的行为表示了感谢,并提出了希望和东江纵队进行情报合作。

1944年3月,曾生在坪山与克尔握手合影。

1944年3月,曾生在坪山与克尔握手合影。

东江纵队立即向党中央报告,10月13日,党中央复电:“你们与欧博士谈话可表示欢迎合作。关于建立电台、收集情报、侦察气象、训练爆破,可以答应。如有其他要求,可告以,须电延安请示。”

由此,东江纵队设置了联络处作为特别情报部门,任命袁庚为处长,主管广东沿海及珠三角敌占区的情报工作,同时负责与欧戴义联络,交换有关情报。

因为欧戴义的欧美长相十分显眼,为避免引起日伪军注意,他被安排隐藏在罗浮山北侧的地下党员家中,通过架设的秘密电台,建立起华南敌后根据地与盟军之间的空中通道。

联络处组成之日,正是盟军在太平洋大举反攻之时。与之相应,情报工作的规模迅速扩大,最终人员发展到200多名,情报网纵横交错,遍布敌人心脏,从香港到广州、从潮汕到珠江口西岸的整个敌占区均被渗透,有效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

事前提供准确坐标,事后评估轰炸效果

日军侵占香港后,将其作为重要军事基地,部署了大量武器装备,特别是香港启德机场,更被日军扩建为轰炸和威胁中国沿海及内地、控制南太平洋上空和海域的重要基地。

为了准确有效地炸毁日军装备设施,东江纵队多次应盟军要求,提供相关照片、日军部署情况等,指引盟军精准有效地轰炸驻港日军。

1943年秋,盟军制定了一个空中打击日军驻港重要补给和军事基地的计划。为此,他们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军事目标附近的清晰照片。接到任务后,港九大队沙田武工队队长黄冠芳与何礼文等人趁天未亮,背着摄影器材登上了观音山,居高临下拍摄了日军启德机场、铜锣湾军火库、鲤鱼门军营等主要目标。

约半个月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出动轰炸日军,沙田武工队把飞机轰炸的弹着点逐一记录下来,看到没有命中日军的主要目标,便马上通知了盟军。

盟军再次派出飞机轰炸,这次,日军的军火库、机场、炮台、船厂等目标都遭到重创,黄冠芳回忆道:“日军十多架战斗机都被炸坏,油库着火,两艘军舰被炸沉,鲤鱼门炮台和军营也遭到严重破坏,日军在九龙的军事力量遭到沉重打击。”

1944年12月,盟军准备再次轰炸,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欧戴义要求东江纵队事前提供准确轰炸目标情报,事后评估轰炸效果。

袁庚立即启动安插在香港的各个联络点,搜集有关情报:15岁的情报员黄文,以杂役的身份,出入九龙日军宪兵分部的文件油印室;情报员文淑筠连续多日守候在中环榆林台8号的4楼,用望远镜监视维多利亚港日军舰艇的停泊状况……不久,袁庚就将轰炸目标的情报送出,内容包括日军启德机场的机库位置,香港海面的舰艇型号、活动规律,鲤鱼门炮台、青山道军火库的准确方位图等。

轰炸当天,袁庚和两名侦察员在凌晨悄然攀上启德机场后面的钻石山,观察空袭效果,并向几个地下联络点了解情况,整理出一份关于空袭效果的报告。4天后,欧戴义就拿到了这份轰炸效果调查材料,当即向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和第五舰队发报。

“这些情报是重要的,实际上是有生命活力的,因为它揭露了敌人的企图和活动,帮助了我们的指挥当局取得更好的结论和计划。”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德的一席话表达了盟军对东江纵队情报工作的感谢。

东江纵队的情报改变了盟军作战方案

1944年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颓势尽显,为尽早结束战争,盟军计划效仿诺曼底登陆战役,在中国华南登陆,建立战略反攻基地,迫使日军尽快投降。东江纵队联络处开始源源不断搜集有关日军海空布防的秘密军事情报,传递给盟军指挥部。

盟军还派出工作组来到广东,想在大亚湾和汕头之间寻找一个适合部队登陆的滩头阵地,为配合工作组,联络处也派遣人员在深圳至汕头的海岸进行勘测工作。工作中,勘测小队发现日军正在汕头沿海构筑洞穴工事,于是将其绘制成图交给盟军指挥部。

盟军发现,图里的工事和日军在塞班岛构筑的洞穴工事十分相似。在刚刚结束的塞班岛战役中,盟军虽然歼灭了驻岛日军,但也付出了惨烈代价,吃尽了洞穴工事的苦头。而日军如果事先在登陆点修建了洞穴工事,必将给计划在此抢滩登陆的盟军带来巨大伤亡。

正在此时,广州和东莞等地的东江纵队情报人员买通了一名日军翻译,得知驻守在汕头沿海的日军是代号“波雷”的日军129师团,原本部署在武汉与长沙之间。“波雷部队”是日军精锐,突然出现在汕头沿海,并开始修筑工事,显然日军已经得知了盟军的登陆计划。

根据这份情报,盟军取消了在华南的登陆计划。后来,为加快结束战争,美国决定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并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华南登陆计划虽然没能执行,但是盟军对东江纵队的情报工作仍给予了高度评价。美方来电表示:“你们关于波雷部队129师团的情报对我们会有帮助。你们报告该部队的指挥官姓名及其师团部在淡水是我们所得到的唯一的报告。”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配合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东江纵队的情报英雄们给盟军提供了大量精确的情报,包括:日军在广州天河、香港启德、深圳西乡南头机场的图例和说明,日军太古船坞建造计划图,日军华南舰队密码,日军神风攻击队K2飞机图纸,广九沿线日军工事图、香港日军海防图等。

东江纵队出色的情报工作也获得了盟军的赞誉,联络处被认为是“美军在东南中国最重要之情报站”。

【点评】

东江纵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 王红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不仅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抗战,也是中国共产党与盟军进行直接合作的典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一共营救了80余名盟军飞行员。为了从日军的魔掌中营救这些盟军飞行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接牺牲的战士就超过了500人,其中东江纵队便营救了8名,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营救盟军飞行员总数的1/10。

东江纵队营救盟军士兵和国际友人的举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营救盟军的飞行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表现出的高素质、严格的纪律,也赢得了盟军的尊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盟军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双方的合作也随之进一步深入。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因为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已经撤退到了清远、英德以北的韶关地区,导致珠三角以及香港地区,完全被日军占据。东江纵队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便成了这一区域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通过开展大规模情报活动,东江纵队完整掌握了这一区域的日军的动向,从而向盟军提供非常多优质的、有价值的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正义与自由而斗争的国际形象。

坪山人民向克尔赠送“空中英雄”锦旗,2011年,克尔之子戴维·克尔回赠锦旗(仿制件)。

坪山人民向克尔赠送“空中英雄”锦旗,2011年,克尔之子戴维·克尔回赠锦旗(仿制件)。

【纪事】

营救克尔:14岁游击队员助飞行员“虎口脱险”

1944年2月,美军飞行员唐纳德·克尔在执行轰炸香港启德机场的任务时,飞机不幸被日军击中,燃起大火,克尔的右腿也被烈火灼伤。

无奈之下,克尔只能选择跳伞逃生,可守在他脚下的,却是大批日军,他甚至能看清跑道上日本兵怪叫着向他跑来。就在克尔心生绝望之时,一阵风将他吹落到了距离启德机场5公里外的观音山上。虽然暂时逃过一劫,可在如此近的地方,被日军发现也只是时间问题。

克尔只能向山中躲藏,可是右腿受伤的他也跑不出多远,就在危急时刻,一位小男孩搀起了克尔,将克尔藏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中。

这位男孩名叫李石,当时年仅14岁,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一名地下交通员。

李石藏好克尔后,立即向游击队报告了克尔的困境。港九大队接到报告,安排会说英语的归侨李兆华营救克尔。李兆华为克尔带去了干粮和草药,帮助他包扎了伤口,并安慰克尔,安心在这住下来养伤。在之后的20多天时间里,不同的游击队员和村民来到克尔藏身的地方,送食物、送被子、送衣服,为他包扎伤口,帮助他转移隐藏。

与此同时,不甘心克尔逃脱的日军,派出了驻香港近四分之一的兵力,在观音山一带展开了地毯式搜捕。

为了转移日军注意,游击队炸毁了启德机场的飞机和油库,日军见后方不保,又搜索无果,开始退兵,游击队员趁机转移克尔,战士邓斌将一张画有地图的纸交给克尔,上面写着“先生来吧,我带你回家”。

游击队员们护送着克尔坐船从香港来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大鹏湾,这里也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在这里,克尔养好腿伤后,被护送回到了桂林的美军航空队基地。

在与东江纵队分别前,克尔留下了一封感谢信和5幅漫画感谢救命之恩,东江纵队也向他赠送了一面锦旗,表达对美国支援中国抗战的感谢。后来,克尔还写下50多页的日记,详细记录了这一段难忘经历。

克尔“虎口脱险”后,手绘漫画记录经过。

克尔“虎口脱险”后,手绘漫画记录经过。

【新貌】

走访东江纵队总部所在地罗浮山:

罗浮山下绘新卷 山村蝶变展新貌

苏东坡笔下的“罗浮山下四时春”描绘的正是惠州市博罗县的罗浮山景区。时值暑假,罗浮山景区内游人如织,不少人选择来此旅游休闲、避暑纳凉。而在景区入口不远处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了他们参观游览的第一站。

1945年上半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将司令部迁往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这里便成了华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来自整个华南地区的日军情报,源源不断汇聚于此,并通过架设在山脚一侧的秘密电台,传送到了盟军指挥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毗邻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的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先后获得“全国绿色村庄”“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环境越来越好的松树岗村,知名度也随之提升,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越来越旺的人气也促进了该村餐饮、休闲等产业发展。

行走在松树岗村的乡间小道上,粤青研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君记烧鸡主题餐厅飘香,四季果蔬采摘区充满欢声笑语,稻田营地的轻奢帐篷点缀其间…… 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打卡地。

“周末停车场里经常能看到不少珠三角城市牌照的汽车,餐厅高峰期一天能接待上千人。”粤青研农场负责人介绍。这个占地125亩的田园综合体,曾是村里的撂荒地,如今已形成“食味田园+农耕体验+生态文旅”的多元业态,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支点。

“过去我们村的产业基础薄弱,年轻人都往外跑,以前我也在深圳打了10年工。现在可不一样咯,没想到家乡也能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粤青研农场员工邓丽芳告诉记者,“在这里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钱,比在外地漂泊安稳多了。”邓丽芳的故事并非个例。目前,松树岗村已有30多户像她这样的村民返乡就业。粤青研农场的员工中,本地村民占比超80%,临时工岗位也优先向周边农户开放,有效促进了本地村民就业增收。

此外,松树岗村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粤青研农场为驱动,结合糍粑、艾粄、豆腐花、黄酒等特色传统非遗食品,借助最美旅游公路与罗浮1号公路的纽带作用,将村内原有的客家佬、老孙葡萄园、八方葡萄园、松赞湖民宿等资源有效串珠成链,打造成特色乡村风景线,逐步构建起集“吃、游、玩、畅、享”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富民强村之路越走越宽。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