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起,粤港澳大湾区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文艺时间”。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登场,再次点燃这片热土的文艺之火。
这是近两年在香港、澳门接连上演的一系列大型文艺盛事。
其中,不乏来自内地剧团的表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音乐剧《雄狮少年》、粤剧《白蛇传·情》……一部部作品将内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带进港澳剧场,为当地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在广东的舞台上,也常常能看到港澳明星的身影。
广东省文旅厅数据显示,近两年,张学友、谭咏麟、容祖儿、Twins等众多港澳艺人频频亮相大湾区内地9市,带来了超过百场演出。从城市分布上看,除了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惠州、肇庆、江门、中山、珠海等地也相继迎来了港澳艺人的高水平演出。
舞台的双向流动,正在勾勒出湾区文化不断交融的生动画面。
而这种热闹的景象,更体现在演出数量的快速增长上——
在广东,2023年8月至2025年7月,两年间,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审批近4000场营业性演出。
在港澳,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香港共举办285场万人演唱会,观众人次超过390万;2023年,澳门由政府及民间企业主办的大型演出超过2000场,各类艺文活动超过1万场次,参与人次近2000万。综合来看,大湾区每年文艺活动总量已稳稳突破万场,并且仍在持续增长。
跨城观演也成为新趋势。高铁和港珠澳大桥,让观众可以轻松地到另一座城市“追星”。这种跨城流动不仅扩大了观演人群的规模,也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消费。
文艺活动的热度,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25年第一季度,广州演出市场收入超过4亿元,其中演唱会贡献了约40%;香港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直接消费额更是达到34亿港元。
可以说,随着一年超过万场文艺活动的轮番登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氛围正越来越热烈,舞台越来越精彩。文化在交融,经济在升温。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为这片热土再添新亮点,呈现更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大湾区版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值得每一个人的期待。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