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互认机制
广东将率先完成约2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
发布时间:2025-10-18 来源:南方日报

10月16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有关情况。《方案》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立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

将率先核算评估省重点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碳足迹核算的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等,其中产品碳足迹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量,此次《方案》便主要聚焦产品碳足迹。其中明确,将率先对广东的重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评估,到2027年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关绣娟介绍,这一目标主要基于广东产业特点和外贸需求确定,优势特色产品包括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纺织等,“这些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同时,还将聚焦国际上有碳足迹核算报告要求的出口产品,比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后,涉及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及氢6个行业。“会优先聚焦钢铁、铝等行业,组织遴选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提升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能力。”关绣娟表示。

将加大对低碳产品的采购支持力度

为加快碳足迹落地,《方案》提出拓展产品碳足迹推广应用场景。

在金融政策方面,将产品碳足迹列入贷款和融资主体绿色低碳水平评价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合理采信企业碳足迹披露信息,并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及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

同时,广东将加大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适时将碳足迹纳入政府采购要求中,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力度。结合今年全运会,《方案》还提出鼓励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的特许经营商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

实现产业绿色发展是碳足迹的初衷之一,《方案》提出将碳足迹管理纳入省级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和指导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还要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碳足迹工作,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

逐步建立碳足迹国际互认机制

在核算评价、社会认同的基础上,推动产品碳足迹跨境互信,是进一步服务广东外贸的关键。

《方案》提出,要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互信互认机制,推动在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碳足迹因子、分级评定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逐步实现互信共享。

《方案》还强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与友好省州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关碳足迹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由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碳足迹联盟,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因子数据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合作示范,逐步建立碳足迹互认机制。

◆编辑:李靖◆二审:冯嘉扬◆三审:刘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