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强烈谴责!这些漏洞正成为国家秘密失守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保密观

上周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网络攻击中国国家授时中心事件进行回应时表示:

中方对美国政府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关键基础设施、为未来大范围的破坏行动实施网络预置表示强烈谴责。同时,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对中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的网络主权和安全。

险恶用心:持续隐蔽攻击我国之重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授时中心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提到广播电视上整点播报的“北京时间”,则为大家所熟知。“北京时间”也就是国家标准时间并不出自北京,而是来自位于陕西西安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开展量子频标、时间保持、守时理论与方法、高精度时间传递与精密测定轨、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用户系统与终端、导航与通信等研究工作

授时中心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等重大任务。这样的国之重器,如遭受破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下面这组来自授时中心的介绍数据中,可见一斑。

时间差一毫秒,变电站就会时序混乱,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时间差一微秒,国际股市的交易就可能会有几千亿的变化;

时间差一纳秒,也就是10亿分之一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日常通信,无线电载波无法同步,手机通话和上网无法实现;

时间差一皮秒,也就是10万亿分之一秒,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可能造成“嫦娥”无法成功返回。

据专家介绍,此次针对授时中心的攻击,是一种典型的国家级网络攻击,国际上将这一行为简称APT,也就是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

2022年3月起,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漏洞,监控授时中心工作人员终端,窃取通讯录、短信、相册中存储的内部敏感数据。

2023年4月,通过非法获取的登录凭证入侵授时中心内部计算机,刺探网络架构。

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部署新型作战平台及42款攻击武器,高强度渗透授时中心内部系统并图谋突破核心授时系统。

警钟长鸣:补短板修漏洞筑牢保密堤坝

此次授时中心遭遇的网络攻击,是美国对我实施技术霸权、开展网络窃密活动的缩影。美方依托其技术优势,长期对我国网络用户实施无差别监听监控,攻击范围已覆盖金融、能源、国防等关键领域,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持续威胁。

然而,回溯事件全程,我们在手机终端、人员管理及网络防护等方面暴露出的保密管理弱项,也再一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关键行业领域机关、单位应以此次事件为镜鉴,对工作人员手机等移动终端采取统一、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保密防谍培训应常态化,强化终端安全、攻击识别等内容;网络防护需升级多因素认证,将核心业务网络与办公网络进行物理或逻辑隔离,部署监测系统并加密核心数据,补齐保密管理的短板和漏洞。

时间基石,不容毫厘之差;保密防线,不存侥幸之隙。

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窃密,我们必须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处处滴水不漏”的保密实行,方能铸就守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