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专章部署,充分彰显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重要位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持续发展壮大,优秀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丰富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就越突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越显著。“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重大举措,正是瞄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着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对于广东来说,就要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建议》就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具体部署,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按照《建议》各项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要求必须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繁荣文化事业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培育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等等。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有效增强。
文化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是“投资于人”的产业,是具有综合带动作用的产业。《建议》提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路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建议》从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出部署,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行动指南。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立足广东地处“两个前沿”的省情实际,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强广东四大国际传播平台,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全省上下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锚定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文化根基。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