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进入7月,我市各地中小学生相继迎来“双减”落地后的首个完整暑假。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家长和孩子将怎么安排假期?记者在采访中调查发现,各类兴趣班,夏令营成家长孩子“充电”的热门选择。中山市消委会特别提示家长,暑假是各类学习、艺体类培训的消费旺季,建议家长在报班前,先与孩子充分沟通,谨慎选择、理性报班。(7月7日 中山+)
暑期要给孩子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这个不一样,是应该迥异于学校生活的。正如教育界人士所指出的,除了夏令营和兴趣班,还可以进行一些走亲访友、完成假期作业等多类活动,这样系统性的安排,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价值,暑假也会更有意义。
在暑假报班上,家长一定要理性。这个理性,首先要表现在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上。无论是纯兴趣的舞蹈、游泳、足球、篮球等课程,还是各类主题类夏令营,都要在和孩子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作出理性选择,不能单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愿意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或者希望孩子选择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把选择的过程变成共同意见的形成过程,引导孩子参与决策,不仅有利于达成报班目的,也能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暑期报班的理性,还表现在数量上。虽然并非学科类培训,但一些家长,还是有过多的焦虑,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表现更优秀。因此,会为孩子报更多的兴趣班,书法有益于孩子认真写字,足球、篮球有可能纳入体育中考,游泳有益于防溺水,围棋有益于强化孩子的思维,钢琴有益于孩子的情操熏陶,等等,每一个都不愿放弃,每一项都想让孩子学习。结果,一个暑期下来,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要奔波于各个兴趣班接送孩子,还得承担一大笔报班费用。如此高强度强化,效果如何,恐怕很难如人意。所以,暑期报班,在精而不在多,忽略孩子的感受和实际需求,意义并不大。
暑期报班的理性,要考虑家长的承受能力。国家实行“双减”政策,除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之外,还要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科培训,让不少家长直呼承受不起。在暑期报班上,家长要少一些盲目攀比,既要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也要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为了报班,尤其报高大上的班,让家庭承受过重的负担,是不必要的。成长的途径从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因为报了某个班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
暑期报班的理性,还表现在避免相关纠纷上。暑假是各类学习、艺体类培训的消费旺季,各式各样的学习、兴趣培训层出不穷,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要谨慎选择相关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否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机构审批,培训的地点、范围、内容是否与登记的信息相符;培训老师有无教师资格证或其他相关资质证书;是否存在场地简陋、教具不全、安全隐患等问题。多一些渠道的了解,是避免纠纷的最好保障。签订书面合同,及时索要票据,保存好相关合同、招生广告等资料,以便发生消费纠纷时作为维权的证据,也是应有的防备。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关育兵
◆编辑:侯海影 张英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