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劳动教育重在实效贵在坚持

2022-07-13

做古陶修复、制汉服标本、感受农耕之乐、义卖置换公益金……7月9日上午,石岐街道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开题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展示活动,在市博爱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中山詹园举行。(7月12日《中山日报》)

“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的开展,努力实现两年中区域内每个中小学校学生都能掌握并坚持至少一项劳动技能的目标。”这是开展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初衷和目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注重实践教育,同时以评价为手段,以数字化评价平台为媒介,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整体提升街道的劳动教育水平。

以前的劳动教育理论往往多过实践,现在劳动教育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纠偏。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把劳动课、信息技术课都从综合实践课程里面独立出来,单独设立劳动课。2022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们就要上劳动课了。

劳动课必须上。劳动是创造一切社会价值和财富的源泉,也是一个人懂得感恩、知道珍惜、学会独立、成长成才的最根本、最核心要素。一个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人,不会懂得感恩,难以真正独立,对物对人都不珍惜,更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有价值、有成就的人。这不仅是一种常识,也是被例证反复证明的现实。

劳动课怎么上? 田野是最好的“劳动课堂”。据悉,在中山市第二中学校园内,开辟了勤耕园,鼓励师生们自己种植各式农作物和本土中草药,并在劳动实践中丰富农业、中医药知识,传承传统文化。让孩子走进田间地头,亲身下地干农活儿,将劳动教育从课堂移到田间地头,让劳动教育不再限于抽象的文字,转而为实实在在地“干农活”。让学生亲身体验种田辛苦,了解一粒粮食的成长过程有多么来之不易。在这种直观、深刻的体验教育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会变得具体而鲜活,相较于空洞说教,这种劳动实践教育显然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

劳动课要上好,尤其要多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方面进行探索,使劳动实践教育更富成效。脱离实践的劳动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亲身体验劳动相结合、融合,才能使劳动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劳动教育重在实效,贵在坚持。给学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定期让学生到田地里体验粮食播种、生长、收获的“劳动程序”,将劳动教育从书本上“搬到”田地里,方能让劳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孙维国
◆编辑:王欣琳 张英 
◆二审:黄廉捷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