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以全社会之力开好“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2-08-30 来源:人民网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等举措,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好“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

“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培根铸魂,开好“大思政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

从实践看,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大思政课”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我们必须善用之、常用之,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从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再到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工作方案》着手整合思政课资源、推动综合改革、完善教学内容,为的就是以全方位、系统化部署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

“大思政课”的“大”,意味着课堂要大,平台要大,师资也要大。中国航天员为“天宫课堂”担任“太空教师”,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建设者、科研工作者、志愿者等群体代表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上共同讲述冬奥故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聚焦“课程”属性,坚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和资源。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多样,师资更加庞大,“大思政课”才能取得大效果、收获大反响。

讲好用好“大思政课”,必须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抓好落实执行,确保“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特别是,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让“大思政课”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功效,激励广大学子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